和每次记者会一样,14日的记者会,温家宝总理仍然选用典雅的中国古语以明其志。一见面,他就郑重引用《左传》的句子:“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思其始而成其终,对“十二五”开局的两会而言,是非常到位的一个警句。政府工作报告与“十二五”规划,对中国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大局做了细致安排。今年两会尤为突出的是,重点就民生涉及的诸多领域向国民做出庄严承诺,其中很多是用数字的指标来说话的。那么,这些承诺能否稳稳当当地落地,是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温总理所引的句子,是说从政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下种以后,刮风下雨,阴天阳时,无不上心,一直到最终的收成。那么,中国目前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矛盾与问题错综复杂,危机与挑战此起彼伏。“十二五”规划的从始到终,可以说肯定会伴随着风霜雨雪。“思其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份成功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民众重建信心的开始;而“成其终”,确保总理所承诺的各项民生指标的实现,才能让民众的信心“可持续发展”,让幸福真正与国民结缘。
一般而言,单纯经济的指标,比较容易达成,而民生指标,却往往容易成了“软柿子”。比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这个目标的提出已经长达10多年,迄今仍然还是一个承诺的目标。温家宝总理对此不隐讳也不推脱,他在参加江西团审议的时候,实事求是地说,这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教育的比重都比较大。这恐怕是我们对教育支持力度最大的8年。“但是,我还欠着一个‘账’,我明年一定把这个‘账’还清!”他指的“欠账”,正是这个4%。
然而,一直以来的4%的落空,不是哪一届政府的能力问题,而是体制、机制改革的难以到位。总理有了承诺,但国家的财税体制、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关系没能理顺,各地一把手的“GDP情结”高企,把教育做成了“剩余财政”。
现在,恐怕再这样想的官员,乌纱难保了。从本届两会始,很多民生指标的考核,也纳入了官员问责制的范畴,比如保障房的建设。在这次记者会上,记者们的提问与总理的回答,几乎句句不离民生。总理面色凝重,知难而不退。谈及就业,称是对政府的极大考验,但完全有决心能够办好这件事情;谈及物价,指通胀如老虎,不敢掉以轻心,从三方面来努力管好通胀预期;谈及房价,表示要加强地方政府责任,三管齐下,最重要是政策落实;谈及反腐,强调深知国之命在人心,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这些问答,其诚实、具体与坚定,令人动容。
“思其始”已经毫不犹疑了。如果,把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提高百姓收入等民生承诺,都如同稳定房价一般,纳入问责制的范畴,让主政官员朝乾夕惕,如履薄冰,就一定不再是好捏的软柿子了。实施问责与公开透明,恰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经济体制改革一骑绝尘30余年之后,政治体制改革也到了走向全面深入的时候了,这是“成其终”、也是实现国民幸福指数与信心指数的切实保证。
思其始而成其终,诚哉斯言,善莫大焉。
望海楼:总理为啥说“思其始而成其终”
本文关键词:
望海楼
相关阅读
- 美国搞“民主峰会”,惨淡收场是必然的2021-12-13
- 点亮未来世界发展的星空2019-02-15
- 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了2019-01-21
- 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2018-12-18
- 公方彬:“军队国家化”没有法理基础2014-11-05
- 中美对话凸显三大亮点2013-07-11
- 安倍两张面孔 哪一张是真的2013-06-05
- 把中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2013-06-05
- 中国不会坐视菲律宾胡来2013-06-04
- 习近平美洲之行的三个第一次2013-05-31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如何打通青年就业“最后一公里”?
- 促进国际数字贸易蓬勃、健康、有序发展
- 乘“热”而上,“避暑经济”燃旺消费热情
- “北京方案”塑造全球数字友好城市新范式
- “政策+科技”筑牢大国粮仓
- 把握科学编制中长期规划的“三性”要求
- 【党员课堂】曹永栋: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 AI技术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看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精选视频
【强国建设·专家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2分钟看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制胜之道
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方面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