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路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问题,搞不到钱。” 2011年10月27日,在重庆恒大金碧天下酒店举行的“高速公路管理运营年会”上,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分会理事长董学博在开幕致辞中说。
由于信贷紧缩,银行贷款占到全部融资约80%的高速公路建设行业,一下子大受打击。许多已签订的贷款协议和信贷额度也无法执行。吉林省年初申请的2亿元新增贷款至今没有发放,18亿元本已落实的流动周转资金仅发放了0.8亿元。江西、辽宁、湖北、广西等省份也都信贷短缺、资金链告急。
从资金到位率来看,今年公路行业新开工项目资金到位率为67%,比去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国内信贷资金到位率仅为16%,去年同期是35%。
雪上加霜的是,银根收紧还直接导致公路行业融资成本提高。
“2008年时各省的交通厅长、财务处长就跟大爷一样,往办公室一坐银行去求他贷款,利率下浮10%。现在反过来了,不贷款,利息上浮。”交通部一位人士说,利率优惠被取消后,交通部门偿债负担大为增加。如2011年江西省高速公路的债务利息缺口原本测算为8亿元,目前则升至12亿元。
同时,信贷紧缩切断了部分公路的资本金来源。按照规定,高速路项目开工的到位资本金不得低于项目概算额的35%。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以前资金相对充裕的时候,很多地方把贷款也拆借来充当资本金,现在此方式已无法运作。
“咱们行业的融资结构过于倚重银行信贷,”交通运输部科研院财金研究所副所长李晓峰说,“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货币政策一调整,你就完了。”
不久前,交通部召集地方各省厅专门召开座谈会研讨在当前的融资形势下如何破解融资难题的问题,由交通部部长李盛霖亲自主持,17位省厅一把手到会,一些厅长在会上说,“我们搞公路投融资的现在不是在‘筹资’,而是‘愁资’!”
为解决融资难题,近期李盛霖亲自带队多次赴央行、银监会沟通协调。主管财务的高宏峰副部长也先后在广州、宁波等地组织了19个省市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商讨对策。据内部人士透露,交通部今年已把自己能调拨的车购税等交通专项预算资金共计4763亿元,于9月份通过财政部“超常规”地全部提前下放到各省,“这在往年根本不可能”。
亏损也要修的路
有个省交通厅今年向省里反映,省内一条在建高速已欠款三十多亿元,筹不到资金压力太大,得到的答复是,“项目必须上,想当厅长的人多的是,排着队!”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快富,修高速路”,从1984年沈大高速开工至今,高速公路在中国发展到全球第二,并很快将超越美国成为第一。
但是带来富裕的高速公路却并不赚钱。除了北京,2010年全国其他省市的收费公路全部亏损。
这是2011年8月底结束的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第一阶段的摸底结果,北京、上海、山东、辽宁等12省市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7593.5亿元,江苏累计债务余额1338.1亿元。
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公路收费是股市上的行业盈利冠军——2010年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高达59.14%,“比房地产还暴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