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路还是政府路?高速巨亏凸显难题(4)

市场路还是政府路?高速巨亏凸显难题(4)

 

据广东交通集团高级经济师黄亦楠介绍,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2011年新建的4600公里高速公路都途经山区,项目成本大幅升至达每公里1.1亿元,使“十二五”期间广东高速公路资产负债率将超过80%。

现在中央对各地高速公路资本金的补贴均是每公里1000万元,并未对建设成本高的经济落后地区加以倾斜。从经济账的角度,“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建或新建的多条高速公路均通向“山高路远坑深”的地区,投资成本高到没可能靠收费还本付息,也没有资金愿意进场投资。

但发展中西部,交通是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要求下,各省高速公路国有企业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工。

比如藏区高速公路建设,据川高速概算其成本高达1.3亿-1.5亿元每公里,2011年银行贷款不到位的情况下,中央三令五申催四川开工。“这样的公路哪怕中央给60%的资本金,还是照亏,路修好后收的钱连收费员都养不起!”一位四川高速人士说。

交通部人士透露,最近他们到新疆调研,新疆交通厅向他们诉苦说,“省厅压力太大了,省里管着你的帽子,他让你上你就得上,我们都快被逼疯了。”

这位人士同时透露,有个省交通厅今年向省里反映,省内一条在建高速已欠款三十多亿元,筹不到资金压力太大,得到的答复是,“项目必须上,想当厅长的人多的是,排着队!”

“不把搞建设、出政绩的风气压下来,不调规划、控规模,高速公路融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发展将难以持续。”该人士说。

延(安)吴(起)高速公路半停工路段,建筑材料摆满地,难觅人影。 (陈鋆/图)

清理地方债,“拔出萝卜带出泥”

审计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底,交通运输行业债务总额达2.39万亿元,占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24.89%,债务规模仅次于“市政建设”。

这样的“热忱”下,大量高速公路纷纷开工或者等待开工,但是却当头撞上了信贷紧缩。

其实信贷紧缩只是“紧箍咒”之一,2010年开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早已令高速公路难受不已。

2010年8月,银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工作的通知》,将政府及事业单位的融资平台也纳入清查范围,扩展了之前国务院办公厅界定的融资平台范围。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