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绕过金融改革的代价远超改革成本(3)

李迅雷:绕过金融改革的代价远超改革成本(3)

倒逼金融改革的因素或在形成

无数事实证明,改革都是在危难中实施的。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就是因为中央财政没钱了,财政赤字占财政收入比重过大的结果。同样,当初的国企改革也是因为竞争性行业的国企大面积亏损,最终导致从国企到相关国家部委的改革。

1995年至今,金融领域内的重大改革似乎没有,因此,不改革所导致的问题不断累积,最终将倒逼改革。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的突显将最终触发某些金融领域的改革。

第一,银行表外业务占比的上升及理财产品规模的膨胀将逼迫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目前银行表外业务的融资额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大约在27%左右,表内资产占55%左右,表内资产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这也说明执行基准利率的资金占比在下降,参照市场利率水平的资金占比在上升。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上升至8.25万亿,余额大约在7万亿以上,这使得银行的基准利率约束性不断减弱。在当前月度CPI水平已经超过6%的情况下,3.5%的存款基准利率实际上已经没有指导性,央票发行也难以为继,6月份的央票余额大约比去年同期少了1万亿左右。故只有通过强制性的提高存准率来吸收流动性,但存款准备率的提高不是无限的,假如通胀持续下去,最终还得通过发央票来回收流动性,故届时央票的招标利率还得参照市场利率水平。

此外,民间借贷市场随着规模的扩大,其利率水平也构成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的牵制,所有这些都将构成利率市场化的倒逼机制。

第二,随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的扩大,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利率与汇率水平将对央行现有的利率汇率政策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也会倒逼包括资本账户开放在内的金融改革。其实,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如上所述,尽管这个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所导致的结果与初衷相悖,但也意外形成了人民币离岸市场。

第三,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按目前的扩张速度,很快就会达到4万亿美元,汇率波动对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不断加大,并逼迫汇率政策止步不前,从而累积更大风险,央行最终将不得不考虑采取措施来降低外汇储备。降低外汇储备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国内企业和个人的用汇需求,那么,允许和鼓励对境外投资将是必然之举,这又将倒逼资本账户的开放问题。

第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形成的债务将在今后几年到达偿债高峰,而地方融资平台可能造成的坏账规模究竟有多大还很难估算,如果部分贷款不能如期偿还,这也将触发对现行银行信贷机制的改革。目前信贷还是偏重于向地方政府部门的关联企业倾斜、向大企业倾斜,这种信贷机制最终将酿成金融风险。

以上四方面都是构成金融改革倒逼机制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更多问题的暴露,从而会引发社会关注,助推金融改革。因此,改革是早晚要推行的,绕不过去。尽管主动改革比被动改革所付出的代价要小,但主动改革的彻底性往往不如倒逼机制作用下的被动改革。

(原题为中国金融改革要靠倒逼来推动)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