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经济•文化产业(8)

核心提示:当前世界这个潮流的基本标识就是文化的经济化、经济的文化化。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的国度,这个时候的生产和消费都是在时尚、流行的旗帜下发生的。任何一个文化都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一是思想文化,二是制度文化,三是物质文化。属于文化金字塔顶的、旗帜和灵魂的东西,可把它作为吸引物。

市容市政工作也不例外,也要问问有多少文化的含量,更何况市容市政工作与大家现在的城市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联系的太紧了。中世纪甚至快到16、17世纪的时候,在那些最豪华的欧洲国家的中心城市都没有下水道,连皇族、宫廷都把粪便倒在大街上。几次非常惨痛的数千万人死亡的瘟疫教育了他们。他们有下水道的历史比中国晚多了,可是他们后来者居上,直到现在巴黎不仅为它的公共沟自豪,而且那里还成了旅游观光的一个项目,成为了很多流浪人群甚至是体验人群的特殊居住地点。

市政是文化,代表着一种特别深刻的、特别实质的城市文化形象。北京两次大雨产生积水,报纸文章就提到,什么是真正的现代性?真正的现代化程度根本不是看伫立在表面的大楼,而是在地下,一场大雨就能知道一个城市是不是现代城市。这都是援引的国外的所谓的专家的言论。一些技术专家的视野和看问题的视点是有问题的,不能从超越现代的技术水平来看我们的目标,不知道我们到底应该干什么,几个五年计划都是惯性运转,重复着过去的正确,也重复着过去的错误。一些涉及百年大计、天文数字投资的东西文化含量和文化价值太低了,体现的文化建设,文化自信和自觉太少。

  三个层次理解文化产业

首先,怎么理解现在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

在2005年底的时候,刘淇同志在不同场合下不断使用了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有一些学者在不同的场合下谈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截然不同的两个产业。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个概念。我仍然不讲定义,讲它们的现象。

我上面已经讲了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是浩浩荡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世界潮流,它在极大地模糊着行业间、市场间的一些界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它的主流骨干支撑的就是文化产业。那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十几个概念。比如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谓的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人首次提出来的振聋发聩的文化产业;以后像西班牙等国陆续使用的叫内容产业或者叫内容休闲产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美国使用的版权产业的标准;1997年5月英国工党政府上台以后使用的创意产业;2003年我国台湾地区首先使用的文化创意产业。面对这些名词,就记住一点:它们都是我们谈到的文化经济现象的不同称谓。这又回到了我开始提到的一个原则:一切产业的和市场的现象都是在社会首先发生的,关于它们的梳理、冠名、定性都是文本先生们的劳动。因此,首先,一般的人不要过多去纠缠这些概念中的具体细微的差别。其次,研究对于不同的名称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时段所形成的侧重,要加深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