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在业务发展、法治建设、管理水平、体制转轨、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进步,都映射着金融文化的影子。我想了今天中国金融文化的十个主题词:改革、发展、安全、管理、诚信、法治、服务、效率、和谐、幸福。
中国金融文化的基本内涵,我概括为“利、法、信、义、道”,金融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但“利”要以“法”为约束,要以“信”、“义”为前提,要以“道”为基础。在目标上体现为“利”,在行为体现为“法”,在他人体现为“信”,在社会体现为“义”,而在这一切之上,则体现为“道”。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正所谓小才通技,中才通策,大才通略,超才通道。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中国金融文化现阶段也可以表述为:“诚信为本、依法经营,科学管理、安全第一,改革发展、以信取利,服务社会、全员和谐,谋略通道、融入世界”。这一表述既可从形而下之工作层面去理解,也可从形而上之金融文化层面去认识。
第八个观点:关于中国“金融文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金融文化存在的问题既蕴含着国际金融文化问题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我想来想去大体有这样十个问题:一是贪大求快,二是粗放经营,三是发展趋同,四是轻视信用,五是轻视法规,六是二元文化,七是惩办文化,八是照搬文化,九是短视文化,十是“井蛙”文化。这些问题许多表面上看是形而下的工作问题,实质上是形而上的金融文化问题,许多也是社会问题,是社会文化在金融领域的反映。
我们在金融危机中盲目乐观,缺少忧患意识。只知金融不知其他,视野很窄,不知经济决定金融,不懂虚拟经济必须以实体经济为根。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叫《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是法国很有名的一位政治家,我只把该书第209页第四章的题目给大家念一下:“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我们现在处在“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阶段,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社会矛盾十分突出。我们在国内没有明显的感觉,到国外感觉会比较明显,中国的发展最快,但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有忧患意识。
上述金融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许多都同“信仰”有关。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的社会成员一般都有自己的信仰,不管这种信仰在思想和宗教领域属于何种派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抑恶扬善。金融危机不是最大的危机,经济危机不是最大的危机,甚至社会危机也不是最大的危机,信仰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