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金融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核心提示:解决中国金融业的问题要靠三个要素:“体、境、魂”。“体”是自身物质层面的努力,包括加强监管,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素质。“境”是社会环境改善,包括经济的稳健发展,法制的健全,社会信用状况改善,以及国际金融环境优化等。“魂”是金融文化。目前中国的金融文化是最薄弱的环节。

现在“金融文化”还没有一套成型的体系,也没有可资参考的资料和实践。我今天谈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提出“金融文化”和“金融软实力”的命题;第二,谈点自己对“金融文化”的粗浅认识或者叫“基本观点”;第三,谈谈“金融文化”在光大的初步实践。

为什么提出“金融文化”和“金融软实力”的命题

第一个方面,从社会的现实要求看,当前物质日益丰富,精神日益贫乏,文化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和问题。现在对一些人来说是有钱人终成“眷属”;所谓“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健康精神的力量。

第二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进步中也有诸多问题和困惑。巨大的进步突出表现在经历了四个阶段、登上了三大台阶、建立了十大体系。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3年的“铺垫阶段”,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重视、发展、搞活金融,实际上也是为市场经济做铺垫。1978年人民银行升格为国务院组成部门,1983年实行流动资金“拨改贷”等。

第二阶段是从1984年到1993年的“起步阶段”,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 我们跨上第一个台阶。1984年人、工两行分家,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资本市场形成;1993年的大规模治理整顿。1985年、1988年、1993年三次大的宏观调控都是以金融手段为主。

第三阶段是从1994年到2002年,是一个“攻坚阶段”,开始全面向市场经济转轨攻坚,我们跨上第二个台阶。1994年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汇率并轨,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国家专业银行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997年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应对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家国有商业银行13939亿不良资产。13939亿这是我经手办的,实际上不止这个数,但对外一直讲这个数,后来又追加了很多;2001年加入WTO并公布银行业对外开放时间表等。

第四阶段是2003年到现在的“确立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我们跨上第三个台阶。2003年银监会成立,“一行三会”架构形成;2004年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和上市;2005年实行汇率改革,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