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给格·叶·季诺维也夫的信和给秘书的指示 (8月13—16日)
给格·叶·季诺维也夫的信和给秘书的指示 (8月13—16日)
打6份分送:
(1)拉狄克 (2)我 (3)托洛茨基 (4)加米涅夫 (5)斯大林 (6)留存备用
致季诺维也夫同志
1921年8月13日
显然,在俄国不可能正规地建立一个对国际工人运动资料定期进行综合和辑选的情报所。我们既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没有必需的图书等等。
我建议在德国建立这样的情报所,聘一名领导人(从不能工作的共产党员中选,从非党人士中选更好),外加两名助手(加打字员2—3人)。
每月为此拨出一定数量的经费。尽量在某种招牌下合法成立,比如说,挂通讯社一类的牌子,为报纸编辑部提供文章和资料。
找三个德国人(懂英、法、意和捷克文,最初这样就够了),当然是可以办到的。记得拉狄克甚至已经物色过几个人了。
如果我们能找到干练的工作人员,并且用合同保障他们的生活待遇(知识分子工作人员在德国生活是清苦的,所以我们能聘请到优秀的人才),那么,这个所就会为我们进行系统地、科学地收集文献著作和专门的报纸资料的工作,并按两个根本的和主要的问题对资料进行整理:
(A)国际帝国主义;
(B)国际工人运动。
或许,我们能找到(同拉狄克一起并在拉狄克的帮助下)大约20—30名在世界各国做新闻工作的共产党员担任这个所的撰稿人(和顾问作家)。
这个所首先应该用德文工作(现在在欧洲大陆这无疑是最通用的国际语言),但一有可能就把该所出版的东西再译成法文和英文出版。译成俄文是轻而易举的,我们只需通过政府将此事委托给2—3名资产阶级教授就可以了,不必为单纯技术性的工作分散共产党员的力量。
这个所应按上述两个问题(A和B)系统地查阅世界各国全部书刊,特别是报纸,并按问题编纂重要书籍和报纸文章的目录。
这里最重要的莫过于对这些问题正确地加以细分和归类;编出合理的和根据形势要求及时加以补充的问题目录和分类。
其次,关于图书和少量的但却特别重要的报纸文章(1∶100,或1∶500),要写出不超过3—10行的评语,让人一看就知道从这些书或文章中可以找到什么或者其中讲了什么。
如果设在德国的这个中心组织这件事并向顾问作家们支付报酬,那么顾问作家们写这些评语(更确切地说:不是评语,而是内容提要)是很容易的。
再次,这个所应当负责
报纸主要消息的综述和剪报选辑(最初哪怕只搞3—4份也好:一份留原地,一份送莫斯科,一份备用)。
最好我们再编辑一些专题目录(在顾问们和领导他们的拉狄克的协助下),例如:
——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不同派别和争论问题;
——共产主义运动外围(Ⅱ1/2[注:第二半国际。——编者注]和无政府主义者)的不同派别和争论问题;
——工会运动内部的不同派别和争论问题;
——选举以及表明工人运动内部各派力量对比的选举统计材料(或选举结果);
——著名的罢工和“事件”(游行示威、“战斗”及其他行动)的经过,等等。
我想,这个所办得好会有相当的收入,因为它出的通报会被当作重要的情报资料而为著名的报馆和图书馆购买。
当然,在最好的情况下,这笔收入也只能抵销支出的一小部分。我们能够而且应当把这笔开支承担起来。对我们来说,全部资料均将直接为国民教育事业和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服务。
这样的情报所能够建立,而且应当建立。它能带来很大的好处。没有它,我们参加国际运动就等于失去了耳目,失去了双手——而我们现在做这项工作就带有偶然性,完全靠(在获得情报方面)谁有直接接触,谁手头有,谁偶然看到、偶然碰上、偶然讲过,等等。
建议政治局讨论这项计划[174],并且为草拟计划任命一个小组,比方说:
拉狄克
托洛茨基
+?
也许最初最好只要两人。他们应吸收斯切克洛夫、库恩·贝拉(以及其他许多人)来参加工作,把预定担任情报所所长的人召到莫斯科来,那时再确定预算并把草拟好的整个计划提交政治局。
列宁
8月16日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53卷第116—119页
【注释】
[174]关于在国外建立收集国际工人运动资料的情报所的问题,于1921年8月17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进行过讨论。列宁的建议获得通过。
关于这一问题,还可参看列宁8月31日《给叶·萨·瓦尔加的便条并附关于建立国际工人运动问题情报所的提纲》(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42卷第121—123页)和1921年9月1日给叶·萨·瓦尔加的信(见本卷第291号文献)。
建立情报所的计划未能实现。——206。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乘“热”而上,“避暑经济”燃旺消费热情
- “北京方案”塑造全球数字友好城市新范式
- “政策+科技”筑牢大国粮仓
- 把握科学编制中长期规划的“三性”要求
- 【党员课堂】曹永栋: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 AI技术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看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 深化“政策找人”,确保应享尽享
- 【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精选视频
【强国建设·专家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