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个坚定不移”

解读“四个坚定不移”

胡锦涛总书记的“6.25”讲话为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一篇极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文献,胡总书记这篇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判断。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庞元正教授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先锋论坛”,在线解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

[庞元正]:非常高兴有机会就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就“四个坚定不移”的问题和我们的网友交流,学习体会!

[主持人]:庞教授,为什么说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奠定了重要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庞元正]:为什么说他为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理论的基础,有两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必须注意到他的这种背景。这个背景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就是要看到自十四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一个惯例,就是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由我们党的最高领导人、由我们的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就即将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的重要议题,就即将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的基调和主题发表重要讲话。

[庞元正]:比如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在6月9日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问题,这样就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奠定了政治思想理论基础。

[庞元正]: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的前夕,江泽民总书记于5月29日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十五大的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理论基础。

[庞元正]: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江泽民总书记又于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要求,这样就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确定了主题和基调,为十六大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的基础。

[庞元正]:所以有了这样的一个惯例,这一次胡锦涛同志在即将召开十七大的前夕,选择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也是为了确定我们即将召开的十七大的主题和基调。所以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说胡锦涛的这个讲话,是为十七大的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的基础,这个是第一个背景。

[庞元正]:第二个背景我们还要考虑到,就是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我们国家的政治思想理论界,往往都非常活跃。因为我们的广大党员对党的代表大会都非常关心,很多同志都向党建言献策,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中央的了解和采纳,这本身对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党可以集思广益,集中广大党员的智慧形成我们党的决议。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一个问题,既然是建言献策,那么也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这些见解和观点当中,也可能有一些是错误的思想观点,那么如果这些错误的思想观点不能得到及时澄清,我们党就难以达到思想的统一、政治的统一。所以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由我们中央最高领导人,这一次由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来统一党内思想。通过对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科学地回答,表明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样就对于我们达到思想的统一、政治的统一、组织的统一,为我们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奠定政治思想理论基础,做好了重要的准备。 

[庞元正]: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我们说胡锦涛的讲话意义非常重大。他为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团结奋斗的旗帜,发展的旗帜

[主持人]:庞教授讲得非常详细,分析了总书记在党校的讲话的重要意义。您刚才讲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非常关键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庞元正]:我们阅读胡锦涛总书记的“6.25”讲话,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6.25”讲话的一个主题,实际上从十三大以来,我们党的代表大会都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的代表大会的重要议题,那么我们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也一定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进一步夺取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庞元正]:那么这一次胡锦涛总书记明确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想意义就非常重大了。因为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已经将近30年了,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影响显著提高等等,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发展,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我们发展的旗帜。

[庞元正]: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取得成功呢?主要是因为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结合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当中,结合到体现时代特征的进步当中。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条道路是符合我们中国实际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所以他能够成功。

[庞元正]:这集中了我们全党智慧,是我们在实践当中经过检验走出的一条正确道路。所以我们当然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主持人]:我在这里想问一个问题,前不久社会上有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那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克服一些其他思潮的干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呢?

[庞元正]: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符合我们中国国情的正确的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能够引导中国实现发展取得成功的道路。因此它的含义就包括了我们绝不会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去搞其他的什么主义,我们也绝不会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去走其他的什么道路。这个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一条成功的道路,当然这不等于我们排斥、拒绝、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好的东西。

[庞元正]:像你刚才提到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个民主社会主义我们知道,它在北欧、在西欧某些国家是有很大影响的,这种民主社会主义与北欧、西欧某些国家的国情也有一定程度的符合,那么在受到民主社会主义影响的一些国家当中,在社会民主党执政的一些国家当中,他们有的这些国家生产力水平比较高、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社会比较稳定,国际竞争力也比较强,所以我们说民主社会主义与这些国家的国情相符,应该说体现了这些国家国情的一些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所以对于民主社会主义,它的有益之处我们应该大胆的吸收和借鉴,这个都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过去我们照搬苏联模式不成功,我们有些人主张照搬西方的模式也不成功。现在有人主张我们要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要中国放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去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种不从中国国情出发,照搬别国模式的做法,历史已经证明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会照搬、去走其他的什么主义、什么道路。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应该坚定不移保持清醒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重要讲话的灵魂所在

[主持人]:庞主任,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否可以用科学发展观来冠之,其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庞元正]:这个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甚至我们可以说是这个是胡锦涛讲话重要的灵魂所在,因为在“6.25”讲话当中,胡锦涛总书记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成果加以了强调。那么这就表明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地位和历史地位。

[庞元正]: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的领导,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战略部署,那么这些新的战略部署和思想,由于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反映了人民群众新的期待,所以他也都有理论创新的性质。这些重要的战略思想、理论创新成果,我们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最重要的还是科学发展观。第二个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第三个就是坚持创新型国家的理论。第四个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第五个就是树立社会荣辱观。第六个就是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还有就是要建设和谐世界,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我们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创新。那么在这些战略部署、理论创新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说最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它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它也是统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最重要的成果,因为这个科学发展它本身内在的包含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它也内在的包括了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和平发展的要求。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在十六大以来,党的所有理论创新成果当中,科学发展观是起统领作用的。 

[庞元正]:那么我们以后对我们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进行总结概括,可以围绕科学发展观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不是我们把它叫做科学发展观,这个我们可以进一步来研究,但是在其中科学发展观肯定是具有统领作用的。

[主持人]:这样我们就认识得更清楚了,也就是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包括七大方面,但是科学发展观是起统领作用的。 

[庞元正]:对。

“四个坚定不移”是我们改革开放近30年来最重要的启迪

[网友一家之言]:请问四个坚定不移的内在关系是什么?哪个最重要?

[主持人]:我还想把“四个坚定不移”的内容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四个坚定不移”也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我想请庞主任也结合网友的问题,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您从总体上给我们分析一下,“四个坚定不移”的内涵?

[庞元正]:我想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当中提出“四个坚定不移”,这“四个坚定不移”可以看作是对我们党十六大以后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可以看作是我们近30年来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启迪,这“四个坚定不移”将是今后我们在一段工作内必须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只有贯彻这个坚定不移,我们才能够做到我们前面提到的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以这“四个坚定不移”它是作为一个整体,它反映了我们怎么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逻辑,我想是这样一个关系。

[庞元正]: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分别对“四个坚定不移”进行一下阐述呢?

[主持人]:对,网友也问了,“四个坚定不移”是不是解放思想最迫切?我们先问解放思想这个问题,回想起来的话,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有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个是解放思想的重要运动,90年代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又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党都非常重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样一个思想路线。我想问为什么当前我们要重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样的一条路线?

[庞元正]:解放思想确实在“四个坚定不移”中摆首位,这既符合历史的逻辑,也符合现实的需要。正像我们主持人刚才讲到的那样,实际上我们党在每一次重大历史关头,都是要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什么呢?正像我们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解放思想是我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是我们应对前进当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创我们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总书记把解放思想提到我们的一大法宝这样的高度来形容、强调,可见它的重要意义。  

[庞元正]:我们主持人也谈到了,在历史上比如说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过程当中,邓小平就首先提出了解放思想。1992年南方谈话的过程当中,针对着要不要搞市场趋向的改革、要不要坚持改革开放和一个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也提出要解放思想的要求,他发动了两次思想解放的运动。我们回想一下为什么在历史转折的关头,我们党的领导人都这么重视解放思想呢?因为往往历史处在转折的关头,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特别是中国在历史上这个左的思潮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那么从真理标准讨论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实际上当时我们都受到了一些左的思想、左的教条、土的教条、洋的教条的思想束缚,这个时候我们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才能解除对我们的思想束缚。

[庞元正]:比如说在真理标准讨论过程当中,当时中央的领导人华国锋提出了两个凡是,就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但是毛泽东晚期他的思想是错误的,如果搞这“两个凡是”,我们就走不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才要强调解放思想,就是从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中解脱出来,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错误理论中解脱出来,这样我们才能解决文化大革命遗留的问题,解决我们搞现代化面临的各种新问题。现在这次,胡锦涛总书记重申,我们还要坚持解放思想,我想也要从这样的角度看,我们要研究新问题,解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就必须解决新思想。当初邓小平在真理标准讨论过程当中,面临的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怎么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上拨乱反正,怎么样解决一大批冤假错案,这个是过去遗留的问题,同时我们要改革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要解决研究我们的新情况、新问题,就需要我们党大胆的解放思想。

[庞元正]:我们现在和邓小平在真理讨论的时候不能同日而语,因为那个时候针对的是拨乱反正,是改正错误。我们现在强调解放思想,但是应该看到我们也面临着要解决我们这29年来快速发展当中积累的问题,要解决我们在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当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庞元正]:那么不同的是,邓小平当初是面临着从错误当中摆脱出来,走上正确的道路。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我们要在成就当中看到我们积累的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寻找我们进一步解决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的办法。同样我们也需要解放思想,我们只有解放思想,特别是当前,我们要看到,传统的那种发展模式,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大量问题.这些问题用过去的传统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不了的,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我们才能够解决过去快速发展当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我们进一步科学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所以现在对我们来讲,解放思想同样重要,同样是坚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重要的法宝。我想这个是我们当前强调解放思想重要意义之所在。

"四个坚定不移"客观上回应了近年来社会上关于改革的一些问题

[网友一家之言]:总书记的"四个坚定不移"是为党的十七大定下了基调.请问这一重要讲话是不是也在客观上回应了近年来社会上改革的一些问题呢?

[主持人]:最近理论界也都在关注,因为市场化改革已经步入30年,1978年到明年2008年的话正好是30年。今天实际上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矛盾,为什么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不动摇?

[庞元正]:我很同意这个网友的看法,他很敏锐.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一方面这是对我们近30年来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总结、强调。同时也是对近两年来理论界关于反思改革和坚持改革这个争论做出的一个明确的回答。

[庞元正]: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近两年来关于坚持改革和反思改革的争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么怎么样看待这个争论?我们的改革进行了将近30年,很有必要要总结经验,以励我们进一步更好的推进改革开放。那么对于改革的成败、得失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一个正常的情况。改革是我们前所未有所从事的一项伟大事业。我们没有经验,像邓小平所说的,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改革过程当中难免要出现一些失误甚至犯一些错误。邓小平又说过改革没有尽善尽美的方案。我们近30年的改革,使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解放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失误,出现了某些消极现象。这是客观事实,我们不应该否定。

[庞元正]:但是我们怎么样来评价改革的成就与失误呢,这里面就有一个思维方法的正确把握的问题,比如说关于改革的成败争论当中,一种意见认为改革成就巨大,代价最小。一种意见认为改革代价巨大,至于成就就说不清了。我们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说改革成就巨大,这个是不容否认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发展指标的分析,都可以看到我们在这30年中的成就,在世界上,在我们建国以来的历史上有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如说我们这30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了9.6%,比如说我们的经济总量从过去不如香港,现在我们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经济大国。再比如说我们的对外贸易总额,从改革初期排在世界第30多位现在我们一跃而成为渐次于美国、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再比如我们在减贫方面,我们改革初期我们贫困人口是3亿多人,现在是25000多万人,联合国计划发展署也承认,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我们成就巨大,但是我们的问题也是非常严峻的,看不到这一点,我们也不能清醒的认识我们改革的得失。

[庞元正]:比如说我们在改革这30年当中,贫富差距拉开的速度过快、幅度过大,基尼系数从1985年的0.285,一下增加了2004年的0.485,这个是非常快的。我们三无农民的数量没有最低收入保障等等,这样的农民数量也是建国以来,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同期前所未有的,我们环境的问题,资源的问题也是非常短缺的,我们面临的现实非常的严峻,做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这两种情况结合起来,真的需要我们认真的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但是我们看到这两个方面的同时,我们必须对成就和经验有一个正确、辩证的分析。如果没有我们这样一个快速的发展,如果没有我们的改革,我们中国今天就根本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一个发展水平,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人民生活水平绝对不会达到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水平。所以应当肯定改革开放在解放发展生产力方面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制和机制方面是发挥了重大作用的。那么我们出现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有的跟我们事物有关,另外一方面也跟我们改革的不彻底和我们的改革不到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于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去解决。

[庞元正]:所以改革是发展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缺少某些经验,由于我们某些事物在改革当中出现了负面的问题,甚至这些问题还非常的严重,就动摇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那么必须看到是改革开放为我们中国带来了发展,也只有改革开放才会进一步破解我们遇到的各种难题。所以从这个问题来看,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

从“深入落实”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书记提出四个新要求

[主持人]:“四个坚定不移”里第三个坚定不移是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我们注意到提到科学发展观的时候,由原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到讲话里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已经成为贯穿全党、全社会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一个指导性方针。我们也想请庞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从“全面落实”到“深入贯彻落实”,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新的要求?

[庞元正]:你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如何看到胡锦涛提出来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怎么样看待今天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庞元正]: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我们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我们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就必须去坚定不移的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那么特别是当前我们受到国外传统发展观的某些影响,我们在实践过程当中,那么旧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彻底转变,那么这些受旧的发展方式、发展观念影响所遗留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只有靠我们推动科学发展去解决,那么也是由于我们过去快速发展,以及我们对和谐发展重视不够,我们现在社会上也面临着很多不和谐的问题,像我们刚才指出的区域发展不和谐的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够和谐的问题等等,所以我们通过促进社会和谐,我们才能够不断消解和解决这样一些不和谐的问题,所以我们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是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迫切的需要。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来推进,这也是我们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做出一些战略部署,在治国理政方面形成的最重要新的经验。

[庞元正]:至于我们刚才谈到,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又把它更加重视了、更加提升了,这也是客观事实。就是说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党的所有理论创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没有问题的。

[庞元正]:但是我们现在,我们怎么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过去因为科学发展观是2002年提出来的,那么到今年为止也不过就是4年的时间,那么这4年时间里,我们由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所以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当中,他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庞元正]:第一个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庞元正]:第二个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庞元正]:第三个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庞元正]:第四个就是要加强党的建设。

[庞元正]:这四个方面实际上分别是从政治、社会环境、体制和目标以及组织保证这四个方面强调了我们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比如说第一点,强调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条也非常的重视,因为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有一些同志思想上认识不够清晰,认为科学发展观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统一的,有的强调放弃经济建设为中心,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路线不动摇,因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刚才谈到了,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那么作为地区要义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强调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动摇。第二就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个涉及到我们转变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我们对干部的政绩考核的评价标准,我们转变经济体制,我们转变政府职能、我们转变干部的政绩评价标准等等,这一系列都要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这样我们才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它的体制和机制的保障。

[庞元正]:第三,我们还要通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来贯彻发展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协调发展、持续发展,要解决社会出现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区域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构建一个民主法制、公正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和谐社会。所以创建一个和谐社会,才能为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发展科学发展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庞元正]:最后是党的建设,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要通过党的领导才可以实现,那么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如何,我们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如何,这是对我们党能不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验,所以我们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提高广大领导干部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通过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可靠的组织保证,我想这个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对我们怎么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有区别

[主持人]:您阐释的特别好,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政治保证、组织机制保证、党的建设的保证等等。庞主任,今天有幸看到您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是《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要求》。网友风火轮问,建共享的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不是一回事呢?它们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这个又涉及到我们“四个坚定不移”中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这个问题,您给我们分析一下?

[庞元正]:我们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密切相关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们全党、全国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包含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什么这么讲呢?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指出,我们到2020年要建设一个汇集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第二就要使民主更加健全。第三就是要使文化更加繁荣,第四要使科技更加进步,第五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第六是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通过这6个更加,来界定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包括了对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所以我们说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我们也知道由于我们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积累了大量发展的不和谐的问题,不和谐的问题在当前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党、我们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重要战略部署,那么构建和谐社会这是解决我们社会发展不和谐问题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因为我们这几年发展不和谐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我们这段时间内重点强调了和谐社会。所以很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我们用构建和谐社会取代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这个是误解。这一次胡锦涛总书记在“6.25”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实际上就澄清了这种误解,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他们是内在相关的,全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也包含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想这个是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针对性。

[庞元正]: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是我们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我们实现三步走的战略当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锦涛同志强调,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到我们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实现现代化,我们要实现现代化我们就要摆脱贫困、实现温饱,最后建成小康、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000年的时候,按照原有的小康目标已经达到了,但是它不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所以中央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能够汇集十几亿人口更加全面、更加发展均衡的这样一个小康社会。所以这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它对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非常重大,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一定要坚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网友一家之言]:对总书记“6.25”精神的6点简要体会,包括他讲5年来第一次重申解放思想,另外是促进改革共识更加广泛的形成,这个帖子已经被推荐到人民网主页了。嘉宾可以看一下吗?

[主持人]:在迎接十七大的宣传报道当中,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就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好像理论界还有一个说法是叫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战略思想,我想问一下庞主任,这个重大战略思想,您刚才也讲了包括七个方面。我们听到的七个方面,好像有一些很重要,但是没有在这七个条目里面。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在里面,还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不是包含在其他的里面。这个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庞元正]:我们说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这些战略部署也是随着我们面临的问题,在不断发展的。当然它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至于我们刚才谈到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主要包括了七个方面,也可以说成是我们在理论创新方面主要取得的七个方面的成果,这还是我们前一阶段在去年的时候,我们谈论这些问题,我们形成的一些共识,就是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去年中央根据我们的新发展、新需要,当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比如说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包括了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以现在看现在这个涵盖的内容更丰富、更多,也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的发展。

[庞元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是我们十六大以来中央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实际上就是围绕着怎么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们说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怎么样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呢?必须使我们党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使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代表群众的要求、愿望。我们也必须使我们党提高执政本领和执政水平,这个执政本领和执政水平,也是我们加强党的宪政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他们也都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包括到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当中去。当然在我看来,我们这些重大战略部署当中,由于它都是根据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做出的新答案,因此他们都有创新的意义。在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党的这些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他们所做出的理论创新,所以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党的创新理论,但是谈到这些党的理论创新、这些基本内容,大家对科学发展观已经比较熟悉了,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比较熟悉了。但我们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现在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发展的方式还不够科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比较缺乏。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是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强国,为什么我们国际竞争力还不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制度创新能力比较低。所以建设创新型国家,我认为这样才能够为我们实现科学发展奠定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制度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中央强调,要从走自主创新道路,确立创新战略这些方面入手,更重要的我们要走自主创新道路,把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我们主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同时还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我们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够为我们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进行理论创新,我们才能够给我们的技术创新提供思想保障,所以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实际上是一个全方位的创新过程。

[庞元正]:我想在党的这些创新理论当中,这些重大战略部署当中,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是从宏观角度做出的概括,恐怕这三者他们的地位很重要,但是起统领的是科学发展观。

理论要发挥先导和引导作用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主持人]:实际上您刚才讲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在各个方面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经验,上升为党的创新理论也好、重大战略思想也好。您是搞理论研究的,是哲学教研部主任,在您做理论研究,包括调研、给基层做宣讲的过程当中,根据您的体会,理论应该怎么样指导实践?尤其怎样来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包括领导干部关心的重要的实际问题,如何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理论的引导作用?

[庞元正]:这样来说,就是我们党历来是十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因为我们党就是一个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的政党,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来看,我们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是由实践推动而发展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实践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我们过去都常说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实践”,讲的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是强调我们的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庞元正]:我们还经常讲一句话我们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不断发展的,那么理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反映现实,有的时候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我们的理论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引导实践的需要,这样才能力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把理论看作是僵死的东西,我们必须要以与时俱进的观点去看待理论,就是说我们必须使理论反映实践的发展变化,我们必须使理论引导实践的发展变化,理论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及时的总结我们实践当中的经验,就必须研究时代新的发展特征,就必须反映人民群众新的期待。

[庞元正]:这样我们这个理论才能够走到实践的前列,才能够引导和指导实践的发展,所以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我们必须注重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理论的发展,推动理论的与时俱进,这样我们理论才可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引导实践的发展。

[庞元正]:正像胡锦涛总书记说的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面临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过程当中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所以我们就更需要推进我们的理论发展,使我们的理论在引导实践发展方面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根据这样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的需要,我们说我们要注重研究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化的问题,研究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问题。只有我们的理论与时俱进了,不断地总结了我们在实践当中的新经验,形成了新的理论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理论更好的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主持人]: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为十七大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今天庞主任旁征博引,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分析。介绍了“6?25”讲话的主题、灵魂,“四个坚定不移”相互之间的关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等等。感谢庞主任给我们做的精彩的宣讲、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谢谢!

[庞元正]:也感谢我们人民网的邀请,感谢网友对我们这个访谈提出的各种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