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囤地、租地,不卖地
当高层楼盘沿着海岸线逼近时,崖口村依然保持着背山面海,春耕夏种的田园风光。不过,崖口村并没有陷入贫穷。
陆汉满担任村支书三十多年来,已经为三千多人的崖口村积累了巨额财富。而财富的主要载体,是土地。
——当珠三角其他村庄几乎都走上土地种工厂的道路后,处于黄金位置的崖口,却反其道而行:陆汉满不断围垦,“囤地”。
站在伶仃洋边的海堤上,可以望见大片滩涂。三十多年前,刚担任村支书的陆汉满通过与上级部门协调,取得了对崖口村周边伶仃洋的滩涂围垦权。
在冬日的余晖中,陆汉满立于大堤,指着那些围垦的滩涂,遥想当年情景:
上百人被组织起来,在滩涂安营扎寨,抛石种草。一个海浪打来,把刚砌好的堤坝冲垮,马上又组织人力抢修,修了又垮。崖口初期的围垦,投入了5万多个劳动力和20万资金。
按照当初的政策,海滩“谁围垦,谁使用”。崖口村虽然集体出工围垦滩涂,但收效不大。1990年代,崖口村开始招商引资,使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围垦,这使得近4万亩滩涂落入崖口村囊中。村庄的面积也由此扩大了10倍。从此,中山市28公里海岸线,崖口村就占了1/3。而通过围垦滩涂,陆汉满成为大功臣,权威得以树立。
拒绝8000万元买断1.5万亩滩涂的使用权,是陆汉满的又一大手笔。
1990年前后,珠三角地区兴起了一股房地产热。崖口村周围很多村庄都被征地了。被征地的村民,耕地全卖,一夜暴富,住进新楼,以收租作为生计。
这个时期,崖口村也险些失去大块土地。
1990年,崖口村向县政府申请获得1.5万亩的滩涂围垦权。翠亨镇政府起初(当时崖口村属翠亨镇)不同意这个计划,但经过权衡,还是同意了。作为条件,围垦后,这块地49%的使用权归镇政府。
不久,镇政府与开发商合作,瞄准了这块地,想用8000万元买下崖口村另外51%的土地使用权。
这个方案被陆汉满拒绝,其他村干部也同意陆汉满的意见。崖口村的方案是:8000万仍然留在镇政府手上,镇政府每年向崖口村交租,每年租金645万元。但附带条件是,如果镇政府拖欠租金3年,崖口村无条件收回这片土地的全部使用权。
当时看来,这个方案对镇政府有利,因为8000万存入银行,每年利息支付租金还有余,但崖口村也没有风险,土地使用权仍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时的镇政府领导同意了这个方案。但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国家宏观调控,该房地产项目刚启动就夭折了,镇政府交不起租金,1998年,崖口村收回了这1.5万亩的滩涂使用权,招商引资重新发包出去建了养殖场。
这是到当时为止,崖口村收到的最大一笔租金,这笔租金除了用于补贴农业,剩下的按人头均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