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管一辈子的教育——回归教育本质、激扬生命价值(2)

心灵

心灵这个词非常普通,正如现在很多的人都问同样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教”字在甲骨文当中是反文旁里头有颗心,但是经过汉字演化以后那颗心看不到了,但是我们能感觉到教育的本源是心灵跟心灵之间的一种感应。心灵跟心灵之间的感悟不是玄学,也不同于通常的心理学。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成立了一个课题去研究中国的一个成语——心如刀绞,发现在科学上竟然是成立的,它是现实,因为心灵是人类经过亿万年进化以后,唯一能跟宇宙沟通的器官。

电影《阿凡达》里头,我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它很形象的阐释了一个道理,但是它没有说教,就是这些外星人同马和鸟的沟通不是通过语言,而是将彼此的信息传输器官相对接,从而得以实现有效的沟通。事和事也一样,日本有一个研究者叫江本胜,他写过一本书叫《水知道答案》,他在装满水的瓶上贴上不同的标签,比如我讨厌你,我喜欢你,我心情很好,我很高兴,然后拿到显微镜下看水花,竟然呈现不同的现象,在贴有我讨厌你的标签的水瓶中,水花就很混乱,如果贴有我喜欢你的标签的水瓶中,水花就非常美。大家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养一盆花放在家里,如果没人注意它,它很快就死掉了,尽管每天都给它浇水,但是把它放在阳光下,每天跟它对话,跟它呼吸,这个花根本不用施肥,也会长的非常好。事跟事,人跟人,人跟事之间都有一种信息系统存在,我把它理解为感应。现在全国有将近一千所的教育实验基地,我每天都跟老师们讲,真正的师德就一句话——让你的学生真正的感应到你是在乎他的,这又具体表现为让孩子真正感应到老师是协助我、激励我、启发我的,那么这个老师就是伟大的老师,这是师德。

心灵感应毕竟只是一种渠道,一个通路,那究竟我们要输送什么东西呢?是精神的能量。我们的孩子最最需要的不是告诉他怎么做数学题,怎么去背课文,怎么去写作文,而是心灵的温度。富士康的十三连跳事件抛开企业责任而言,我非常理解这十三个孩子,他们身上有一种共性同我之前所做的研究是一致的。我们的项目小组做了长达六年的样本实验,每年转化二十个特困生,这些特困生都是全国收录来的最难教的孩子,甚至他们的父母亲都怕他们,有的吸毒,有的网瘾过度,有的是社会上的小混混,比较严重的一个甚至把父亲的胳膊都卸了,基本上都是些走到犯罪边缘的孩子,但是我们的项目组成功的转化了他们,而且是百分之一百。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没有给他们吃一片药,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所谓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更没有把他们送到某某医院做脑神经外科的手术。我们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心是凉的。因此,教育者要做的工作只是温暖他的心灵,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做。通过什么去温暖他的心灵呢?心灵感应。过这种途径,把我们教育者的精神能量有机的、有效的、潜移默化的输送到孩子的内心去。

孩子的差别不在学校里头,孩子的差别都是家庭造成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打个比方说,像一棵树,土以下的归家庭教育管,土以上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归学校教育管,而外围的空气和气候,归社会教育管。也就是说家庭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养根的问题,如何去疏松土壤,涵养水系,让根扎的越深,让这棵树成长的越为顺利,越为自然,越具有生命力。因此,孩子的差别都是在孩子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出现的,孩子有没有在家庭当中汲取父母亲的精神能量,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孩子的心是不是暖和的,决定了这个孩子到了学校以后的学习发展,如果遇到一个老师不会滋养他的心灵,这个孩子基本上就被荒废了。比较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很多的老师觉醒了,知道弥补在家庭教育当中所不能完成的心灵的能量和温度的问题,这个要比传授任何的知识和技术要来的更加珍贵和重要。因为当一个孩子的心灵被温暖了,他大脑的潜能会自主释放,对知识的接受会变得很敏感。如果心灵是凉的,他五种感觉器官基本上是封闭的,因此对外面的知识和信息也是封闭的,极其麻木和迟钝。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孩子,为什么很多不爱学,不会学,厌学几乎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原因不在孩子,孩子并没有错,是因为我们的浮躁和焦虑,是因为我们的心灵上已经灰凉了,不懂得用心灵去感应孩子。

我认为培养习惯是很重要,但是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再好的技术也等于零。为什么今天的题目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因为养鱼要养水,养树要养根,养人要养心,这比任何教育都重要。我每天都重复的命题是怎样不教孩子,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的自然生长,学习是他的本能,不需要教。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讲我从来就不认为我需要教给孩子什么,我也教不会。这句话说的非常深刻,因为学习是个体自己的,就像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大脑空了,他自己会学习,不需要教。

邓小平同志推动的中国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这场改革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创造了腾飞的机遇,他的成功经验就一条,就是把土地还给农民。现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出路我把它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把“土地”还给孩子。我经常去农村调研,发现有一种耕作的方法非常像我们的教育,南方插秧的方法用了两千七百年,一个青壮年劳动力一天只能插一亩地,而且累的腰酸背痛,产量还不高,这个方式现在被颠覆了,现在大量的使用最新的技术,也是最原始的技术,叫抛秧,就是先培育好秧苗,在水田整理好了以后,秧苗随便扔,结果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到南方经过比对研究,发现抛秧虽然是随便扔,产量竟然比插秧高15%,而且抛秧的方式非常简单,一个小孩一天就能抛十亩地。这种方式的主线同我主持的教育整体改革的项目是一致的,它真正的主线就是千方百计的、不惜一切代价的把主动性还给孩子。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