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资背后的资金瓶颈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湖北热情高涨的投资需求拉动,正在面临融资压力。
来自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民间投资在湖北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升到59.9%,但来自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投资,依旧占比高达34.6%。“由于在前期湖北省做了较好的项目布局,因此在争取国家4万亿投资中,湖北获得的份额还是比较大的。”杨海涛分析。
事实上,在国家4万亿投资大政的刺激,和地方投资冲动的双重作用下,近年来湖北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可谓快马加鞭。截至2011年底,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等六大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投融资平台。
但伴随着自去年上半年开始的国家信贷紧缩调控和中央政府清理地方投融资平台,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湖北地方投融资平台普遍遭遇资金困境。
以武汉城投为例,作为省会武汉的地方投融资平台,承载着武汉市内包括隧道、桥梁、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截至2011年9月底,武汉城投负债达779.33亿元,其负债率一直处于高位运转,武汉城投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97%、71.41%和76.05%。
来自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从指标看,公司整体偿债能力较弱,但作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主体,公司债务的偿还主要来自政府财力支持。”
伴随着国家宏观与调控和银行的信贷紧缩,武汉城投的筹资能力面临压力。从武汉城投披露的201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其银行借款约126亿元,相比较2010年同期281亿元的借款规模,下滑了55%。
无独有偶,另一个湖北省级融资平台——湖北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湖北联投”)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也遭遇了融资困境。
湖北联投官方网站披露:“今年(指2011年)以来,受制于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监管政策逐步趋严,联投集团及出资企业一批已签订合同的银行贷款不能顺利落地,支撑集团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传统融资路径难以为继。”本报记者获悉,受资金问题困扰,包括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等多个大型项目,一度停工。
曾从事湖北地方债务研究的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曹小武认为,尽管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信贷调控有所“松绑”,但目前湖北的地方债务问题依旧压力不减:“目前地方融资平台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十分有限。”
尽管面临资金困局,湖北大投资的步伐并未就此放缓。以武汉为例,“两会”期间,武汉市场唐良智提出,武汉工业倍增计划——即在未来五年,武汉市实现工业总产值翻番。
与此同时,近年来湖北政府大力拓展区域经济,包括发展鄂西城市圈、荆州“壮腰工程”等,以期培育武汉以外,更多的经济增长极。“区域经济的开拓是一个长远的布局,短期很难对GDP有明显贡献。”杨海涛分析。
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资金,将有着更大的需求。曹小武认为,相比较武汉省会城市的投融资能力,地、市区域的融资能力更弱:“尤其是县域一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其面临的债务风险更大。”
而在湖北省“两会”期间,一位湖北高层领导曾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资金问题将是湖北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