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吴江:一个全国百强县的“留人之道”(3)

江苏吴江:一个全国百强县的“留人之道”(3)

“事业”发展好坏,决定去留

并不是所有经济发达城镇都能使大部分外来务工者产生“留下来发展”的想法。恰恰相反的是,大多数外来务工者会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选择离开。

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后,更换工作的平均次数为1.44次,且每年变换工作0.26次,是传统农民工的2.9倍。

安徽籍叉车工李成最终决定是否会留在吴江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事业”,“我们老板就是泥水工起家,跟着他做有前途,公司有一个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通道。没有特别大的诱惑不想动了。”

“事业”能否有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制度。调查显示,96.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关心企业发展”,但认为企业“不怎么关心”或“完全不关心”自己的达16.9%。

对一些企业的不满,通过“用工荒”、“数连跳”等事件集中爆发。“最严重的时候企业到处找中介要人,介绍一个工人,企业给150~200元。留下后,企业每月再给提成。”苏州一家劳动力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地区近年来“用工荒”现象有所缓解,一定程度上与企业“自觉”有关。

位于吴江市盛泽镇的恒力集团已经很久没有出现“用工荒”现象了。这里的员工基本都是通过“老乡带老乡”的途径招募而来。

“家里亲戚说这里好,就来了。”21岁的安徽籍挡车工程若婷居住在带有独立卫生间、6人一间的员工宿舍里,每天工作8小时,倒三班,月收入3500元左右,很少加班。

工作5年,程若婷已经晋升为“总帮工”,是10余名挡车工里的“小组长”。这一点,令她颇感欣慰,并禁不住要拿吴江的生活和老家做起了比较:“老家至少每天要做12个小时,才能拿到相当于这里的薪水。累得要命,不能升职,更别说娱乐了。”

在吴江的闲暇时间,她通常在书画社和文娱社度过。这是集团内部的员工社团,挂靠在集团团委“名下”,另外还有舞蹈队、唱歌组、文学社、乒乓球队、篮球队等。

“‘看板’就是我们书画社社员设计制作的。”程若婷参与设计的《厂区生活小常识》被张贴在遍布全厂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宣传栏里,这就是“看板”。她还在文娱社里学会了华尔兹,“可惜学舞蹈的男孩子不多。”

小程下一步的打算是在吴江找对象,然后结婚,在吴江安家。很多在那里打工的女孩都有类似的想法。

“年初搞了一次‘非诚勿扰’,100多个女孩报名。”恒力集团专职团委书记莫游建来自四川,他已经记不清自己究竟搞过多少次活动,有多少人参加了,小活动两三天就有一个,大活动10天一次,场场爆满。“5天倒一次班,所以确定10天一个活动周期,这样每人每月至少能参加一次活动。” 莫游建说。

据悉,这个在吴江市拥有1万余名员工的纺织企业,每月仅有200余名人员进出,员工流动率约为2%。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