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杨吉安:“我缴获过日军军官的指挥刀”

老兵杨吉安:“我缴获过日军军官的指挥刀”

老兵档案

杨吉安

1920年12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寿县杨大营村;

1938年9月参加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中历任新四军通讯员、战士、副班长、班长、警卫员、副排长、排长等职务;

解放战争中历任华东野战军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务;

1942年被评为“战斗英雄”;

1947年在指挥苏北黄庄战斗中被评为荣立大功功臣;

1950年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军务科科长;

1952年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军械科科长;

1958年任山西省军区军械科科长;

1960年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第495仓库副库长;

1965年任解放军第495部队副主任;

1970年任解放军第495部队主任;

1979年在山西省军区第四干休所离休。

新四军四支队老兵杨吉安“我缴获过日军军官的指挥刀”

1920年12月13日,在安徽省寿县一个叫杨大营的村子里,一个男孩在一户贫苦人家里出生了,父母为他取名吉安,希冀他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吉祥平安”。

1938年9月,那个杨家叫吉安的小伙子,在遭受了地主老财一顿毒打和父母的斥责之后,寻找到了家乡附近的一支队伍。他投靠了这支抗日武装,从此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1941年4月,在淮南一个叫金牛山的小山包上,新四军二师四旅战士杨吉安挥起大刀向一个日军上尉头上砍去。他在这场战斗中缴获了日军上尉的指挥刀。

2004年12月15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八路军》在太原开拍。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山西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杨吉安等三位革命老人应邀参加。

2005年7月的一天上午,在山西省军区第四干休所大门口,一个叫杨吉安的老人坐在那里,像一个看门的老者,静静注视着太原市平阳路西一巷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

苦工从军

摔伤地主女儿遭毒打,愤而投奔新四军

“我们家是村子里比较穷的人家,孩子多,没有田地,只能靠为人帮工、租种土地过日子。”那位在干休所门口,像守门人的老人把记者带到一处普通的民房里,开始讲述他的故事,老人叫杨吉安。“我8岁就开始帮别人家放猪放牛了。”

“到了13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地主家,给人家干活,开油坊,放牛,喂马,什么活都要干啊!”杨吉安就这样没日没夜地为地主家做着苦工,换来的粮食拿回家维持家里一家老小的吃喝。杨吉安在地主家做了5年。“新四军是1937年到我们家乡的,我们这些受苦的人都知道,新四军是穷苦人的队伍,我们那里的人都说是‘朱毛’队伍。”新四军是在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之后,由在江南游击的红军改编而来的,1937年新四军成立之初,即越过长江向江北的洪泽湖地区发展,以抵抗沿津浦路南下的日寇。

促成杨吉安参加新四军是因为他在一次“工作中的失误”。

“地主有个女儿出嫁了,我那时是为他们家抬轿子的。”杨吉安说,自己当时年龄小,平时又吃不饱,抬轿子是很吃力的。“地主女儿到了回娘家的日子,我就跟另外一个帮工去接她回来。”洪泽湖一带多水田,沟壑纵横,一不小心就会落进水里。“我们抬着轿子往回走时,过一个水沟,那个沟很宽,我在前面走着,一步没有迈过去,一下子栽倒在水田里。”地主家的女儿从轿子上滚落下来,脸磕出了血,“她就骂我,不停地骂。”杨吉安的脸和腿也受伤了,但还是忍痛把受伤的地主女儿抬回了家。

“那个老地主一看女儿受伤了,拿起一根大木棍就来打我,我自己身上也有伤啊。”他躲着地主的棍棒跑回了自己家,“父母一看我跑回来了,听说是把人家女儿弄伤了之后,骂我无用。没有吃穿,还受打受骂,我受不了,憋了一口气,我从家里跑了出来。”

杨吉安往东方跑出了几十里地,在一个村子里,参加了新四军江北游击总队。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