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就“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答记者问(实录)(3)

央行就“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答记者问(实录)(3)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请问周行长,去年您被国际金融领域权威杂志《欧洲货币》评选为最佳央行行长,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声音也日渐瞩目,在世行行长佐立克即将离任之际,很多人呼吁说支持提名您来做世行行长,不知道您有什么考虑?谢谢。[03-12 11:40]

[周小川]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说,《欧洲货币》杂志每年都要评一个最佳财长,最佳央行行长,实际的名字叫“年度财长”和“年度央行行长”。我想,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经济表现不错,金融市场总体来讲比较稳定,应付金融危机还是很有成效的。所以,把“年度央行行长”授给我,我觉得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肯定,也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大家共同努力的一个结果。我觉得这是个好事,但也不见得跟我个人的因素有什么太大的关系。[03-12 11:41]

[周小川]至于说世界银行行长,这是最近出来的消息,我觉得可能大家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银行这个机构和历史,大家会看到,实际上世行行长一直都是美国人,尽管G20说过,以后国际货币基金总裁、世行行长人选的范围是不是可以有所调整,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所以我认为不用操心这件事。[03-12 11:42]

[路透社记者]欧债危机对于中国央行持有欧元的外汇储备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央行在希腊债券上所遭受的损失对于今后外汇储备的配置能够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是否会考虑今后将更多的债券配置转向欧元区的核心国家,比如说德国等国的债券,或者在更广的范围内来看,是否有可能购买更多“金砖国家”的债券?[03-12 11:45]

[易纲]谢谢你的提问。欧债危机还在继续,最近的情况稍微有些缓解,特别是上个星期五,希腊的PSI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同时欧央行也通过长期的融资操作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从而使得欧债危机暂时有些缓解。但实际上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03-12 11:46]

[易纲]首先,我先说一下对欧债危机的看法。总体来讲,我们是支持欧盟、欧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解决欧债危机的一系列政策,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就我们的投资而言,大家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一直坚持多元化的货币和资产配置,自欧债危机以来,我们配置的原则并没有改变,继续坚持多元化的配置,继续投资于欧洲的市场,欧元区的市场。在配置过程中,多元化就意味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可以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平衡作用。[03-12 11:46]

[易纲]从一个投资组合来看,即使在欧元区的组合和欧洲的组合,我们都做到了保值增值。所谓保值,就是说组合的收益要跑赢当地货币的通货膨胀率,比如说CPI;所谓增值,在超过当地CPI以上,还会有一些收益,这就意味着我们做到了保值和增值。这样一个分散化的配置原则,我觉得是正确的,有效的,不管是在美国的次贷危机、雷曼危机,还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中,这样多元化的配置和组合的投资理念,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03-12 11:51]

[易纲]今后我们对欧洲还是抱有信心的,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负责的投资者,我们相信欧洲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资源,同时加上国际社会也给予一定的帮助,最终克服欧债危机,中国将来也会一直是欧洲和欧洲市场的投资者。我想,在克服危机的过程中,也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工作的首位,外汇储备的经营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在坚持这样的原则下,我们会继续保持对欧洲的投资。谢谢。[03-12 11:52]

[金融时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银行暴利”的。“银行暴利”的问题近来引起各方关注,有分析说,“银行暴利”主要是和现阶段存在的利率管制以及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等因素有关,对此央行有什么看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还是有一定关系,刚才胡行长也说过,那么下一阶段尤其是今年存款保险制度会具体推进到什么程度?也想了解一下央行这方面的打算。谢谢。[03-12 11:53]

[周小川]我先说一下,大家可以补充。首先,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定义,用“暴利”这个词恐怕有些过分了。我看经济界、金融界对这个问题也都有不少讨论,我尽量不去重复。银行业系统今年恐怕还面临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还有一定的缺口。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去年银行业的利润状况确实是不错的。同时我想讲,对银行业的利润,大家要注意观察,可能有多种因素,其中有一种因素是存在很大的周期性。大家知道,西方金融危机出现以来,有很多银行由于自身的问题,特别是资本不足的问题,导致他们现在不怎么活跃,也不怎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也表明,过去有些看着盈利很好的银行现在怎么情况这么糟糕呢,这和经济周期的关系比较大。[03-12 11:54]

[周小川]从亚洲金融风暴到现在,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大致在3%左右,其中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高一些,大约是3.6%左右。但是,大家也知道,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以及危机恢复期间,银行是全面亏损,而且亏损留下的窟窿,之后好多年都没有完全补上。可是那个时候的利差比较高,而现在的利差则有所收窄。所以,高利润是不是完全是利差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分析。[03-12 12:05]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