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就“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答记者问(实录)(4)

央行就“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答记者问(实录)(4)

[周小川]说到利差,刚才胡副行长也谈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各方面内容,但是各个进程都需要稳步地进行。至于高利润是否和金融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市场准入有关系?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提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可能由银监会来回答更准确一些。是否和存保有关系,刚才胡副行长也提到了,存保的建立,作为一种条件,会对于金融市场准入的放宽、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于存款人的保护等各个方面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是写入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内容,这件事情反正迟早是要向前推进的,这个推进确实对于各方面的改革是有好处的,对于将来的竞争格局会也会有好处。因此,这是个积极的因素。谢谢。[03-1212:05]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请问周行长,日本政府现在准备购买中国的国债,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有什么意义?另外,中国正在逐步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加购买日本国债的可能性是否存在?谢谢。[03-1212:06]

[易纲]中日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一直非常好,去年年底,日本首相野田访华期间,中日两国领导人就加强合作特别是在金融方面加强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包括人民币和日元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包括人民币和日元的直接交易,也包括双方在债券市场上互相投资,这同时会支持人民币和日元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也成立了一个中日金融市场发展的联合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在今年2月20日已经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大家对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都积极地向前推进。中日两国在全球经济中分别是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又一衣带水,所以我们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特别是在债券市场发展上的合作非常重要。[03-1212:06]

[易纲]我们欢迎日方在达成协议的框架下,对中国的债券市场进行投资,同时我们也会在日本国债市场上或者固定收益市场上进行投资。至于说扩大对日元的投资,我们总的原则是这样的,非常希望在一个互利共赢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如果说有一个阶段,日方非常担心是不是投资太多了,日元会升值,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少投资一些;如果有一个阶段,大家觉得各种条件都比较好,非常欢迎互利共赢,我们也可以考虑多投资一些。[03-1212:06]

[易纲]总之,我觉得中日两国在双方固定收益市场上,特别是在国债市场上,这样相互的投资和共同的合作、共同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谢谢。[03-1212:06]

[新华社现代快报记者]负利率时代,居民的储蓄每天都在缩水,有一个统计说,前两年全国居民人均财富蒸发了500多块钱。请问周行长,这个统计是否准确?负利率时代是不是就此终结了?我们在采访中还有委员讲到,说国外大多实行的是复利率计算,这样结算的利率是否高于实际公布的利率?请问我们国内有没有可能推行这种利率计算方式?[03-1212:09]

[周小川]实际利率,也就是利率水平减去价格因素,到底是正是负?最近的评论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看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到底是正的还是负的;同时最近也有一些文章评论,要看一年期贷款实际利率是正的还是负的。所谓一年期贷款利率是正是负,主要考虑的角度,是贷款便宜了还是贵了,会不会引起贷款资源的误配置和浪费等问题。至于存款,我刚才特别强调了,存款利率和CPI相比,还有个期限问题,因为有一年期的、三年期的,还有五年期的存款,所以要具体有所指。[03-1212:17]

[周小川]首先,我觉得不能说是长期负利率,如果观察十年或者二十年,存款利率总体来讲还是正的。阶段性负利率,主要是看谁变化得快,2010年下半年以来,CPI上涨是比较快的,在价格上涨比较快的情况下,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可能就跟不上CPI的增长,形成一段时间的负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可否上涨得更快一些呢?这个要考虑到国际形势,也就是说,在一些发达国家实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全球流动性非常充裕,如果我国的利率上调太快的话,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世界上也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正面临这样的问题,因此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负利率。经过克服通货膨胀的努力,也参考国际形势的变化,负利率或迟或早会消失,会转变为正的实际利率,这是货币政策不断努力要实现的一个区间。现在的数据也表明,这是个阶段性的现象。[03-1212:18]

[周小川]至于说复利问题,我们很多金融产品都实行复利,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中国居民由于长期以来,过去习惯于有一些定期存款产品,银行给客户直接把复利考虑到里头,形成了习惯,所以看起来商业银行提供的两年期、三年期或者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好象是不计复利,但实际上是把复利已经算到里面了。另外,现在由于产品越来越多了,实际上使用复利的产品是很多的。[03-1212:18]

[工人日报社记者]我的问题是来自于我去年的一次调研,因为刚才周行长多次提到了4万亿投资的问题,但是我去年调研发现,很多4万亿投资项目开工了以后,由于央行可能去年主要的任务是调节CPI防通胀,但是这直接导致了下面没有钱,很多职工已经把自己的工资先拿出来保证项目开工,因为他们认为,如果项目不开工,自己可能就面临着失业。刚才讲到我们的政策要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在未来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如何保证这4万亿不打水漂?谢谢。[03-1212:19]

[周小川]有关4万亿项目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要区别看待。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对于重点要保的项目,资金基本上是充足的,当然也有一些项目实际上不在重点要保的范畴之内,上得也比较多,而上得多,要求的资金也就多,可能开工以后最后资金跟不上,这种现象也是会有的。但是,如果要把所有的项目资金都保住的话,从另一头来讲,货币政策在保持物价稳定方面的目标就会达不到了。所以,肯定会有一部分项目有资金短缺的问题,我看这也是不奇怪的。[03-1212:24]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