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谈金庸:哄骗“文化人” 赚了很多钱

易中天谈金庸:哄骗“文化人” 赚了很多钱

 

金庸的所谓”新派武侠小说”既然并无多少可言,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读者喜欢呢?难道这回群众的眼睛真是塑料的?其实,群众的眼睛并没有错。因为他们是 以看武侠小说的眼光去看的。武侠小说什么的干活?依我看就是一种可以躺在床上”打”的麻将。除可供消遣休闲外,”打”得好,还多少有些益智健脑的作用,就 象麻将是”平面太极拳”一样。

从这个角度看,金庸的小说确实好。也就是说,按照武侠小说的标准,他确实做到了”最好”。 武侠小说是一种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并不要求”新”(前卫艺术和先锋文学才把”新”看得特别重要),只要求”好”。这个”好”,就是好看,新不新的无所谓。就象公共汽车, 走的都是老线路,只要上车的人不同,就是一风景。如果要弄点新花样出来,也是为了好看。好莱坞电影也没多少新东西,英雄救美的老套一演再演。但它做得好, 精致,好看,上车的人一个个都很漂亮,大家也就喜欢。大众文化只有一条道德底线。那就是扬善惩恶。或者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除此之外,随你折腾好了。

金庸小说的生产颇有些象好莱坞,完全是对准受众的口味来的。你要刺激吗?有!你要安慰吗?有!你要血腥吗?有!你要笑话吗?有!甚至连温馨浪漫,潇 洒风流,忧郁伤感他都有,一应俱全,听凭诸位各取所需好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为热血青年准备的。一见钟情,生死不渝,是为多情少女准备的。钩心斗 角,尔虞我诈,是为阴谋家准备的。琴棋书画,佛理禅机则是为文化人准备的。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当然大家都喊好。

何况他书中的英雄人物又是多么可爱啊!无论男侠或女侠,都既侠义果敢,又温柔多情,既武艺高强,又风流倜傥。正所谓”一个是温柔美婵娟,一个是翩翩美少年”。这样的可心人儿,怎不叫人爱煞?

在这一点上,金庸和金庸们完全与时代合拍。我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的一书里说过,中国旧小说旧戏剧里的男性人物形象是不健全的:白面书生太柔弱, 江湖好汉太粗鲁,忠臣孝子又太虚伪。 金庸和金庸们以真情代其虚伪,以刚勇壮其筋骨,以儒雅去其野蛮,等于重塑了中国男子汉形象,正好满足了这个”伟哥时 代”的需求。

读者并没有看走眼。

三、缘木求鱼

看走了眼的是个别批评家。

这些批评家的错误在于他们只有一个标准一个立场。全然不管对象属于哪个范畴。他们不知道金庸琼瑶的小说是他们以前读的那些经典名著满不是一回事,根 本就不能拿同一把尺子来量。所以,觉得金庸的小说不错的,不知道好在哪里。认为金庸小说很坏的,也说不出坏在何方。因为他们以前学的那一套文艺理论全不管 用。结果,他们就只好指鹿为马,甚至还要缘木求鱼。

说起来,批评家也有批评家的难处。

在许多批评家看来,一部好作品,是应该有意义和品位的。同时,他们也不得不(哪怕是硬着头皮)承认,尽管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一个作家招 人喜欢,总不好说他不是好作家,他的作品不是好作品。 金庸琼瑶的小说既然有那么多读者,就应该说是好作品。也就应该是有意义和品位的。从逻辑上讲,这并 没有错。

问题在于金庸琼瑶的小说不是作品而是产品。或者说,是”市场的文学”。一九九四年,我在一篇叫做<市场的文学__通俗文学再认识>的文章里 说过,”通俗文学”这个概念似是而非的,把文学分为”俗”与”纯”则不伦不类。在我看来文学只有两种,即”市场的”和”非市场的”,非市场的文学可以完全 按照艺术规律去写作,市场的文学则只能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运作。由于文学市场讲究的是规模效益,因此它必须满足大众的需求,有没有意义和品位倒不要紧。 金 庸和琼瑶就懂这个道理,他们一个神魂颠倒一个天花乱坠,一个满足了纯情少女,一个满足了热血青年,而且都满足了”情”的需要,而且都有”现代感”,所以我 说金庸和琼瑶是一对宝贝。

批评家犯错误,金庸自己也犯糊涂。

不知是受了批评家的误导呢,还是金庸自己别有所图,他特爱往自己的小说上贴膏药。其中包治百病的一贴叫”爱国主义”,还有一贴祖传秘方就是”替天行 道”了。诚如王朔所言,中国的旧武侠小说差不多都有同一特征,那就是在弘法的幌子下诲淫诲盗,以道德的名义滥杀无辜。好象只要有那么一点两点”正当理 由”,就可以蛮不讲理,就可以横行霸道,就可以动用私刑,就可以开刀问斩。同样,但凡要谋人身家,害人性命,也一定要说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屁话,还要说 得振振有辞。这正是中国旧文化中最恶劣的成分__虚伪!金庸为这种虚伪张目,只能暴露他自己的虚伪。你为什么就不能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在干什么,非得弄块 遮羞布呢?

其实,只要稍微动点脑筋也能想明白:如果金庸式的爱国主义也能管用,那打鬼子还用得着咱们英勇的八路军?有”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就好。而且,依此类推,还不难发展出”酒吧爱国主义””桑拿爱国主义””床上爱国主义”,那才真叫”曲线救国”呐!

金庸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往所谓的”雅”文学上靠,总想弄出点有意义,价值,微言大义,哲学思想什么的来。就象汉儒们硬要说<关雎>里有”后妃之 德”一样。其实这叫指鹿为马,也叫缘木求鱼。与提高品位无关。不可否认,金庸的新武侠小说比起旧武侠小说来,品位格调是要高得多。这是金庸的文学修养尤其 是文字功夫所使然。与他贴的那些标签没关系。反倒是,也如王朔所言,扯淡扯出个大原则来,实在让人犯恶心。

老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别老是瞅着别人碗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谁也不能包打天下。武侠小说就是武侠小说,它就是”成年人的游戏”,就是给人 看着玩的,其作用大约与香烟同。这没什么不好,也没什么丢人,干吗非得把”吸烟”说成是”吸氧”?如果这香烟里掺了大麻却还要说是加了人参,那就简直是混 帐了!

相比之下,古龙就 清醒得多也诚实得多。实在得多也可爱得多。他写书是为了”换酒喝”(也换女人),我们读他的书是为了”找乐子”(不找女人)。谁也不当回事,结果反倒是个 事。所以,古龙的小说里有真东西,金庸的小说里其实也有真东西,却被他弄假了。这真是金庸不如古龙的地方:他太假正经了!

所以,当他遭遇王朔时,他就算是碰到了对头。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