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不能说世界上的一两个政治团体就能决定历史的进程,但有能量团体确能加速历史进程或使之暂时偏斜。除去远古传说外,早期“共济会”[119]是处于封建行会时期的资产阶级,为了反抗封建专制的压迫建立起的各业主联合的互助“兄弟会”组织,与早期基督教相似,这时的共济会对历史起着相当进步的作用。比如,共济会曾发起了启蒙运动并且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迅速扩散到西欧、中欧和北美,建立起可以和天主教会匹敌的广泛的组织联系,以致当时的伏尔泰、孟德斯鸠、歌德、海顿、萨德侯爵、莫扎特、腓特烈大帝、华盛顿、富兰克林、马克·吐温、柯南道尔、加里波第等曾为人类历史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士都参加了共济会。但问题在于,当资产阶级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并在全球范围建立了自己的绝对统治后,共济会组织结构也就日益贵族化,其历史作用由进步异化为反动,成为资本家为对抗欧洲继而全世界“共产主义的幽灵”而结成的“神圣同盟”[120],其目标是维护资本及西方权贵对全世界工人阶级、继而整个北方压迫民族对南方被压迫民族的绝对统治。这迫使近代欧洲无产者便由资产阶级的同盟军转变为与资本家相对立的阶级并开始为本阶级的利益与曾经的行会业主——资本家展开有组织的跨国斗争,
资本没有祖国,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工人没有祖国”[121];马克思说:“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122],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23]继而列宁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124]为此,世界工人阶级在其导师的指导下成立了第一国际(1864~1876年)、第二国际(1889~1914年)和共产国际(1919~1943年)。
值得研究的是,在社会主义运动日益高涨的时候,为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世界劳动者联合组织共产国际已于1943年自行解散,而在同一背景下的资本家的跨国联盟组织共济会却日益与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大托拉斯和大财团结合得更加紧密,其目标更加长远,其对付共产主义和南方国家的手段,更加冷酷无情。他们在20世纪末推倒了社会主义苏联,现在,美国又重返亚洲,目标将是中国。不管西方国家有多少矛盾,在共同对付社会主义国家方面,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共济会评价说:“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假兄弟,但面对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125]
不可否认,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是美国对苏联作出的雅尔塔“承诺”的结果,这同时也可以说是欧美资本家联盟内部因利益不均导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同样,20世纪80年代美国决定放弃苏美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也是美苏间将“周瑜打黄盖”式的“冷战”弄假成真的结果。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卡特时期的美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咄咄攻势[126]使美国在里根任总统时期(1981~1989)产生了放弃雅尔塔体系、从欧洲那里寻找同盟力量的想法。
1982年波兰发生动乱及国家实行社会管制。这时里根政府完全抛弃美国在1956年波匈事件和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动乱中所持的不干涉立场,根据“第32号国家安全决策的指示,美国的正式目标就是击退苏联在该地区的势力”。当时里根与国家安全首脑们在讨论“波兰团结工会”时,谈到要“推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分裂欧洲的《雅尔塔协议》”,“里根对这个将欧洲分裂为两半的《雅尔塔协议》没有兴趣”,“对于他来说,这个协议是不公正的。秘密支持团结工会,就是试图改变这个协议的方式之一”。[127]
1991年12月25日,这天是圣诞节,似乎是刻意的选择,苏联在美欧与苏联内部亲西方势力的里应外合下遭到解体,而在12月10日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统一终于迈出关键的一步,而这一步又是以苏联解体为前提的。似乎是为了还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德黑兰欠欧洲的人情,苏联解体是美国送给欧洲的第一个大礼。此后,欧洲统一进程便列入美国“若干深思熟虑的发展阶段”的日程表中。关于此,布热津斯基在1997年即科索沃战争(1999年)前出版的《大棋局》一书有详细步骤说明:
不管怎么说,欧洲的政治联合与安全不可分割,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作为一个实际问题,如果不同美国达成共同的安全安排,事实上便很难想象有什么真正联合的欧洲。由此而论,有资格开始并被邀请同欧盟进行入盟谈判的那些国家,从此时起也应自然而然地被视为事实上已被置于北约的假定保护之下。
与之相适应,扩展欧洲和扩大跨大西洋安全体系的过程很可能分若干深思熟虑的阶段向前发展。假定美国和西欧始终如一地履行承诺,则一个纯属推测但又谨慎地符合实际的发展阶段时间表也许可以开列如下:
1.到1999年,首批中欧新成员国将被接纳加入北约,尽管它们加入欧盟的时间可能不会早于2002年或2003年。
2.同时,欧盟将启动与波罗的海国家的入盟谈判,北约同样也将开始运作以解决波罗的海国家和罗马尼亚加入的问题。这些国家可能于2005年完成加入北约的程序。在此阶段的某个时候,其他巴尔干国家也可能成为加入的对象。
3.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可能会激励瑞典和芬兰考虑加入北约。
4.在2005年至2010年之间的某个时候,乌克兰应能随时与欧盟和北约开始认真的谈判,特别是如果在这段时间中该国在国内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成功地被外界更为明确地认定为一个中欧国家。[128]
后来的事实证实了布热津斯基提出的日程表与美欧联手改变世界的实际进度是一致的,其要义就是:推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浴血奋战共同建立的雅尔塔和平体系,将历史拉入由美国主导的“华盛顿-凡尔赛体系”。
1999年3月始,以美国为先锋的北约通过科索沃战争强行将南斯拉夫联盟肢解,与此同时(即3月12日),北约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加入。至此,在美国的帮助下,“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斯特”即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以东地区回到欧洲。这是美国送给欧洲的第二个大礼。
巴尔干再次破碎化使欧洲统一进程加快。2005年罗马尼亚加入欧盟标志着曾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的欧洲完全合二为一。同年5月,也就在上面提到的伦敦共济会高级成员国际会议前夕,小布什在俄罗斯当着普京的面明确发出“埋葬雅尔塔遗产”的强硬信号。2005年5月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说,小布什“检讨东欧的二战遗产”,“谴责了苏联在二战后对东欧的镇压,但他承认美国也要对欧洲分裂成武装阵营负部分责任,并发誓决不再用自由来换取稳定”。文章说“布什将该地区反对纳粹和共产党暴政的斗争和他自己促使中东走向民主的运动联系起来”。布什称,雅尔塔会议是美国判断失误的例证,说美国现领导人不会再重犯此类错误。他说“只有在苏联1991年解体和波罗的海国家赢得独立后,雅尔塔会议的遗产才最终彻底掩埋掉。”布什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发表演说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吞并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并导致苏联统治东欧的雅尔塔会议是历史上最大的错误之一”,他明确表示:“为了稳定而牺牲小国的尝试,招致了欧洲分裂,从而造成了不稳定的结果。”[129]
如果将上述布热津斯基关于欧洲统一进程的描写与从里根到小布什的讲话内容联系起来看,可以断定:放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共治的雅尔塔体系,用美国主导的美欧共治的“华盛顿-凡尔赛”体系取而代之,是自里根之后美国外交的自觉政策,而这个政策推进恰恰与以2005年罗马尼亚加入欧盟为标志的欧洲统一进程基本合拍,也与2005年伦敦共济会提出的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核心内容大体吻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