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15年拿破仑失败始,世界体系经历过19世纪的英国人和俄罗斯人主导的“维也纳体系”(1815~1918)、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人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8~1945)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和苏联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如果说,美国盎格鲁撒克逊人与斯拉夫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可说是——经过盎格鲁人共治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否定——向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与斯拉夫人主导的“维也纳体系”回归的,那么,从2008年欧洲进取北非与2010年希拉里?克林顿宣布“重返亚洲”紧紧相随的时间排列看,美国与欧洲之间似乎对21世纪有了某种 “慕尼黑”式安排,即以牺牲昔日盟国俄国和中国为代价“埋葬雅尔塔遗产”[33],建立共济会主张的美国与欧洲联手恢复盎格鲁撒克逊共治的世界的安排[34]。如果说,20世纪初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由于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无力单独支配世界而被迫将远东让与美、日的结果,那么,这次美国放弃雅尔塔体系则是美国在打倒苏联,继而陷在中东后不得不将欧洲及北非放手欧盟的结果。至于中亚和印度洋,鉴于其丰富的资源存量,则是留待美欧解决亚洲之后,由欧美人内部调整解决的战略空间——这与当年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将中东、印度洋部分留待战后进一步调整解决的思路近似。
二、利比亚:世界格局转换的枢纽
利比亚是北非国家中唯一抵制欧盟向地中海南岸扩张的国家。2008年6月10日,卡扎菲在的黎波里举行的阿拉伯6国首脑协商会议上宣布拒绝地中海联盟计划,指责该计划企图破坏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团结。他指出,如果欧洲希望合作,就应同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非洲联盟,而不只是同其中一部分国家进行合作。7月9日,卡扎菲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一些欧洲国家曾反对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的地中海联盟设想,原因是他们不允许欧洲被分割,不允许属于欧盟的欧洲南部国家加入地中海联盟。同样,“我们也不允许作为非洲联盟一部分的北非国家加入地中海联盟”。卡扎菲呼吁加强欧洲、非洲和地中海地区之间的合作。[35]
祸从口出,这在具有悠久“民主传统”的欧洲国家那里亦无例外。卡扎菲曾自愿放弃研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接受国际社会的核查;主动加入西方反恐阵营并对利比亚境内的基地组织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尽管如此,利比亚还是遭到以法国为先锋的北约实施的铺天盖地的导弹打击和要求卡扎非下台的通牒[36]。
2011年3月19日(北京时间20日)凌晨零点45分,以法国、英国为先锋,美国予以支持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政府军开始了被命名为“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的空中军事打击。
我们没有必要陷入利比亚战局的细节之中,在此,需要讨论的只是这场战争将对世界格局的意义。
现在回头来看,东西欧的统一并不是从属于而是与雅尔塔格局相排斥的历史进程,其目标是欧洲人在新的形势下试图恢复欧美人共治的世界体系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苏联(俄罗斯)和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合作维护的“雅尔塔体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表明美国认识到英国人怂恿的意图并减少了与雅尔塔体系主导国家的内耗。这促使英国人痛定思痛,放弃自私的欧洲政策,于次年(1973年初)加入欧共体。苏联解体及随之而来的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表明,从1946年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卧薪尝胆式的准备,欧洲人在欧洲大陆已经接近实现了瓦解雅尔塔体系和恢复凡尔赛体系的战略目标。
说“接近实现”,就是说还没有最终实现,这是由于欧盟还没有收复地中海南岸。地中海是欧洲“柔软的腹部”,如果不能收复地中海南岸,欧洲大陆就失去了安全屏障,其统一成果就不能巩固。黑格尔注意到了这种规律性现象,他说:“没有地中海,‘世界历史’[37]便无从谈起”,而非洲更是“欧罗巴洲利害关系的所在,欧洲人始终要努力争取一个立足点。”[38]从自身的历史发展中,欧洲人明白:地中海是欧洲命运的旋转门,而北非的突出部突尼斯和利比亚(即古代迦太基领土部分)便是历史上欧洲开启这扇旋转门的枢纽。
罗马帝国在地中海的扩张给古代欧洲带来了文明,而成就罗马文明的关键步骤是罗马人跨海突破迦太基(今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一带)并于公元前146年对其实行完全占领[39];同样,来自中欧平原的汪德尔人(Vandals),占领迦太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横贯北非的汪德尔王国,公元455年趁西罗马帝国内乱从迦太基发兵北上攻陷罗马城。由此结束了欧洲的古代文明即罗马文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