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天,来自中国和欧元区的经济数据令全球市场再度风声鹤唳。周四,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收低,欧洲股市也大幅下跌,原油、铜期货价格当天也纷纷大跌超过1%。
尽管市场反应负面,但在罗杰斯等投资人看来,中国经济降温并没什么可怕的。罗杰斯甚至表示,中国经济降温带来机会,他等着股市大跌好进场抄底。摩根大通的一位高管也表示,中国经济迈向软着陆将利好新兴市场股票。
中欧PMI数据重挫环球股市
22日开盘后,美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延续了之前亚洲和欧洲市场的低迷。截至周四纽约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跌78.48点,收于13046.14点,跌幅为0.60%。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跌10.11点,收于1392.78点,跌幅为0.7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12.00点,收于3063.32点,跌幅为0.39%。
欧洲股市当天也大幅下跌。截至收盘,英国股市跌0.79%,法德股市分别收跌1.6%和1.3%。
市场人士认为,来自中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一些最新数据给市场带来压力。欧元区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采购经理人综合指数从2月份的49.3下降至3月份的48.7。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3月份也下降至48.1的四个月低点,该指数已连续5个月在50以下,反映制造业活动萎缩。
由于最新数据再度勾起投资人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也普遍走低。22日,纽约原油期货收盘大跌1.8%,至105.35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跌0.9%。
伦敦金融交易所基本金属当日也跌声一片。伦铜收盘下跌1.8%,铅更是暴跌3.1%,另外,锌、镍、锡等期货品种跌幅也都超过2%。
即便是美国公布的一些利好数据,也未能平抑投资人的担忧。
美国劳工部公布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减少5000人至34.8万人,创下2008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罗杰斯坚信中国降温带来机会
从中国、亚洲到欧洲、美国,全球市场的投资人似乎都在为中国和欧洲的PMI数据而忧心忡忡。不过,在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看来,中国经济降温带来的市场动荡一点都不值得担忧,反倒是让他“不亦乐乎”。
“我很高兴看到现在的状况,”罗杰斯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他们需要这样做。这对中国有好处,对世界也有好处。更重要的是,这给我们所有人都带来了新的机会。”
罗杰斯更宣称:“我希望中国股市(因为PMI数据疲软和经济降温)大幅下跌,这样我就可以逢低买入中国股票。”
几年前搬到新加坡的罗杰斯说,中国多年来一直在试图为经济降温,以及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快和过热发展。
不仅是中国,罗杰斯称,希望看到全球经济都在未来一两年出现降温,这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
一直看好大宗商品的罗杰斯依然坚持商品牛市论,不过他也“留了一手”。他透露,自己眼下正做空新兴市场,作为看多商品的一个潜在对冲措施。
不过,罗杰斯表示,眼下新兴市场有个例外是缅甸。“50年前,缅甸还是亚洲最富有的国家。但眼下,该国是亚洲最穷的国家,因为他们对外封闭。但他们又开始重新对外开放,就像中国在30多年前所做的一样。”罗杰斯说,“在我看来,这极其令人兴奋。”
不过他也表示,缅甸限制美国人投资当地市场,让自己至少目前还在该市场无所作为。
买入新兴市场良机近在眼前
不少大行都认为,中国经济仍在软着陆的轨道上。而美国一家机构最新发布的指标也显示,中国经济仍在继续扩张,只不过速度稍有放缓。
来自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的初步统计显示,中国先行经济指数2月份的数值环比增长0.8%,至227.2。1月份该指标的增幅最终确定为1.5%。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的中国常驻经济学家卜安德表示,虽然中国经济继续扩张,但在未来几个月内的扩张速度不大可能加快。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部门董事总经理伊万尼奇22日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迈向软着陆,这对总体被低估的新兴市场股票是利好。
伊万尼奇表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在7%至8%,高于他所认为的5%的“硬着陆”水平。
“新兴市场股票价格相当于账面净资产的1.7倍,低于过去五年2倍的平均水平,显示股价被低估。今年新兴市场的表现将依赖中国经济软着陆。”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展开软着陆。负责管理逾40亿美元新兴市场股票的伊万尼奇说:“我认为现在是买入的良机。”
过去六个交易日,MSCI新兴市场指数创下2012年以来最长连跌周期,部分原因在于投资者担忧中国等主要经济正在继续放缓。MSCI新兴市场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已经缩小至13%。(记者 朱周良)
海外大行一致认为中国经济未驶离“软着陆”轨道
尽管最新的汇丰中国PMI数据发出疲软信号,但不少国际大行仍认为,中国经济仍在软着陆的轨道之中,一些人担心的“硬着陆”并未出现。另外,单凭一个汇丰的预览数据就下结论,也有太过武断之嫌,业界普遍对于将在大约一周后发布的官方PMI数据有着更乐观的预期。
汇丰认为,尽管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降温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按照目前的PMI数据,中国今年实现8%左右的GDP增速仍然可以预期。“进一步的货币政策宽松,加上出口退税的恢复,以及更多促进增长的财政措施,应该能够确保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汇丰的报告说。
瑞信全球股票策略师加斯维特周四在一个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中国经济能够实现8%的增长率目标。
穆迪分析公司的经济学家陈志雄最新发布报告称,一旦中国经济下行趋势持续,央行可能下调存准率和基准利率。但该机构也认为,尽管央行有政策空间来防止经济硬着陆,但货币政策放松的自由度将因为过去几年发出的大量新增贷款而受限。如果情况急剧恶化,财政政策可能成为主要调控工具。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近日指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的新增信贷似乎偏低,但根据大摩的调研,这并非需求不足的结果,而更多的是结构性的问题所致。事实上,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仍比较旺盛。大摩预计今年全年的新增信贷仍将超过8万亿元,接下来一两个月银行信贷方面应会看到明显进展。
苏格兰皇家银行则认为,从需求指标和银行贷款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软着陆的轨道,而不是猛烈下滑。“实际上,近几个月中国的原材料进口非常强劲,可能说明保障房建设的加快正带动工业需求的回升。”
海关本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月份对主要金属、农产品以及原油的进口强劲增长。2月精炼铜进口量达到375831吨,较上年同期增长一倍多,排在有记录以来月度进口量的第三高水平,较1月份增长12%;而2月份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更创下纪录新高,进口原油2364万吨,相当于每日进口原油598万桶。
美银美林的经济学家则提醒说,投资人不应对汇丰的PMI数据太过担忧,因为这一调查主要搜集的是中小企业的数据,后者对于出口的风险敞口相对较大,同时对银行信贷的获得要难于大型企业。
“最新数据可能促使一些卖方分析师宣称,中国经济正在硬着陆。但是我们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美银的分析师在一份客户报告中写道,“我们继续坚定维持对今年中国GDP增长8.6%的预期。”
有分析认为,官方PMI数据发出的信号显然不同于汇丰PMI报告。从2月份的情况看,官方发布的PMI数据是51,不仅连续第三个月上升,更创下去年9月以来的高点。下一份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报告定于4月1日发布。
事实上,不少分析师近期都向上调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测。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第一季度很可能成为这轮中国经济降温的底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