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东:全面剖析中国官本位

朱向东:全面剖析中国官本位

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为官员们津津乐道的官本位,是一种封建、落后的观念和体制。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同时,官本位却渗透到各个领域,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官本位严重妨碍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阻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因此,充分认识官本位的危害,下大力气遏制和消除官本位,已成为我们党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和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官本位在各方面的表现,分析了官本位的危害,剖析了产生官本位的根源,提出了消除官本位的途径与措施。

一、官本位的涵义与特征

虽然官本位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官本位”这个名词却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在绵延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明明是官僚们主宰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统治者却口口声声地说成是“以民为本”、“为民做主”。这一点再次证明了儒家文化的虚伪之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关于官本位的涵义,有的学者认为,官本位是指以官为中心,以官为价值标准(吴灿新2009)。有的学者认为,官本位实质上就是权本位,有权就有一切(薛安泰2001)。有的学者认为,官本位是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为封建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戴清亮2005)。有的学者认为,官本位是一种封建主义文化(刘永佶2000)。……真是见仁见智。

我们认为,官本位是集政治体制、经济利益、价值观念、思想文化于一体的社会状态。官本位是官员利益至上,以官员的利益和意志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政治上,官员就是权力的化身,公共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官员手里,官员的行为不受民众的监督和制约;在经济上,官员掌握着国家和集体的各种物质资源,当官是油水最大的职业;在价值观上,把当官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理想追求,把是否当官、官位高低作为判断一个人价值大小、地位高低的最终标准;在思想文化方面,官贵民贱、官尊民卑,不管这个官位是怎么来的,不论是清官还是贪官,都光宗耀祖;“英雄”--帝王将相(官员)创造历史。

官本位的特征及与民本位的区别。“民本位”是与官本位相对应的理念和社会形态,两者对比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官本位的特征。第一、民本位主张人人平等,无论在法律上还是人格上,人们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到平等保护,任何人不得有法外特权;官本位则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主张官贵民贱、官尊民卑,保护官员特权。第二、民本位实行法治,法律约束权力,法律约束官员,法律至上,法大于权,法大于官;官本位实行人治,“刑不上大夫”,权大于法、官大于法,以言代法,以权废法,法律成为官员的奴婢。第三、民本位是由公众的意志和利益决定公共事务;官本位则是长官意志决定一切,即官员的意志和利益是一切公务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四、民本位是对民负责,为民服务;官本位则是对官负责、对上司负责,为官服务。第五、民本位是由“主人”--人民大众决定“公仆”--国家工作人员的命运,你勤政为民大家就推举你,你不好好干就随时撤换你;官本位则是官员主宰民众的命运,无论官员如何为非作歹,老百姓对他们都无可奈何。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