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应该是一个家庭平均的结果,所以说如果是中低收入的数据相对比较真实,而高收入的有很大的藏匿在里面,可能是导最终的数据是低估了这个收入,而不是高估了收入。这样看下来,崔永元说的好象不太正确的,但是我相信崔永元说的是真话,这个矛盾怎么解释呢?实际上就是说个人的感觉跟实际的差别,他感觉有这种差别,实际上也是非常正常。因为我们讲总体的CPI的指数,刚才讲5.4%,它是不同的商品价格上涨加起来的,它是有六百多种商品构成的一揽子,如果你的感觉要和它一样的话,就意味着你所有的消费的结构是跟这个一揽子是完全一样的,或着说你必须要买六百多种商品,并且你买的份额和它这个篮子的各种商品的比重是一致的,那你会得出和它一样的感觉来。但是我们知道,尽管它是平均的状况,但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按照标准的结构来消费的,每个人的消费都是有他的结构。
不同产品间的消费还会有它不同的特点,像食品类的,包括农产品的这种消费,这种消费你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所以它的变化对你的印象是非常深的。另外一些产品,汽车这种产品,大家可能五六年才会买一次,尽管它在你的消费当中实际支出的比重是非常高的,你买一辆高档车你花二十万、三十万。可是你一般的日常用品,你买菜、买吃的,那是远远超过他们的支出的。但是买车的消费行为太少了,五六年一次,基本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对物价上涨的印象,更多是来源于我们经常消费的那部分的价格变化。
这样来看,我们看食品价格,包括农产品价格,它的上涨幅度从去年来看确实是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了16.5%,这个上涨幅度实际上超过我们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所以可能大家,不光是崔永元,很多人都得到这样的印象,物价上涨比收入快。这个是一种幻觉,是大家直观的感觉,可能我们计量方面又会有这样的事情,如果你直观的、感官上的感觉,就和我们实际测量的东西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在里面。所以我们物价和收入增长,应该说确实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情况。
去年因为整个物价是我们整个经济工作当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去年的宏观调控,是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是作为调控的首要目标。物价涨得这么快背景下,实际上我们也看到还有一些产品的价格是在下降的,像我们的家电的价格、汽车的价格,特别是通讯器材的价格,实际下降的幅度都是比较大的,像通讯器材下降有两位数的下降。可是我们对这种下降,因为你的购买行为不是那么频繁,反而是有一些忽略。
去年从了宏观调控指主要目标来看,尽管最终的物价水平是5.4%,是比较高,并且超过我们年初定的4%的以上的目标,但是它取得物价不断上涨的势头是被遏制了,这个应该说我们去年的调控。整个经济发展当中,价格最高的时候超过了6%,以后就开始进入了往下下行的通道当中,应该说去年整个物价,尽管涨幅确实比较高,但是确实我们还是实现了价格的扭转。因为去年价格的上涨,特别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还是比较高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