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澄宇: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2)

熊澄宇: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2)

创意人才引领的“创新国家”。创意产业对英国经济和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有可能在刺激经济领域创新上发挥作用。创意人群中一部分人集中于创意产业内,更多人则处在创意产业外,在更为广泛的创意职位上推动着经济发展。然而,创意人才匮乏、创意人才培养与需求的错位、创意管理技能的缺乏,都困扰着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此,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和其他政府部门多次发布人才培养报告与规划,为创意产业长远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这方面,英国未来几年将会采取的发展举措包括:为所有孩子提供接受创意教育的机会;向学生传授适应创意产业需求的工作技能;为年轻人提供在创意部门工作的机会;开辟新的技能培训基地;促进各个学习阶段彼此间的衔接等。

“后危机”背景下的“去政府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英国政府被迫减少对创意产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多家创意产业公共机构被合并或关闭。这意味着,如果要生存下去,创意企业必须去寻找新的合作机构和新的资金来源。从目前来看,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国债问题,减少了对艺术、博物馆等公共部门的资金资助。但是由于政策鼓励创意产业发展,创意产业基金比以往有较大增长,创意产业在经济总体中的比重也在稳步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创意产业对市场的利用进一步加强。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创意产业可以借此机会摆脱对政府的依赖,运用产业自身的力量发展壮大,在产业内部生成新的活力。

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

英国政府重视政策对创意产业的引导作用,成功地将英国发展成创意产业大国。英国创意产业政策的制定原则和方式,对其他国家发展创意产业也具有启示与借鉴价值。

将解决现实问题与发挥地方优势结合起来。英国伦敦SOHO和曼彻斯特的创意产业,最初是衰落工业区和文化艺术结合的产物。经过多年工业化发展,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已经进入稳定阶段,部分工业区甚至衰落了下来。面对这种情形,英国政府发挥自身的文化艺术优势,倡导创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这种做法,一方面打破了经济衰落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让自身的文化创意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利用。

全面清晰的产业描述是政策制定的坚实基础。英国创意产业一直非常重视描述产业状况。1998年和2001年的两份发展报告是英国创意产业政策的基石,后来的各种政策都注重将报告中描述的产业状况和提出的问题纳入政策思考当中。注重数据、注重对象发展状况的做法,一直贯穿于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之中。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在清楚了解对象的前提下,政策制定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适度整合管理部门,统一协调文化政策。英国创意产业的规划和管理部门一直较为集中,产业政策在一个机构的统一管理下制定完成。适度整合管理部门,统一制定文化政策,可以提高政策的实际效率。

政策支持注重发挥个体的主动性。英国政府不办文化、只管文化,不直接参与、靠政策推动创意产业发展。英国文化机构采用“三三制”的资本结构方式:1/3的投入来自政府;1/3来自社会资金,比如彩票和其他社会捐助;另外1/3来自组织自身的商业活动,如门票、场地租用费等。“三三制”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既提供发展空间与条件,又留有压力和风险。这种政策引导方式,要求个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寻找机遇、挖掘资源、开拓市场,从而将政策和资本的效率发挥到极致。

重视创意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创意产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对创意型、创新型人才要求较高。因此,英国创意产业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并制定了长期、系统的创意人才培养规划,为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创意产业政策受政治影响较大,各届政府之间的政策一致性差,彼此不协调,进而会对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发挥专业咨询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英国各类专业咨询机构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分析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的数据、咨询或培训。无论是创意产业政策制定、投资选择、人才培养,都离不开各类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