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与不对称世界格局(2)

阿富汗战争与不对称世界格局(2)

其二,11月13日塔利班主动撤出喀布尔。在返回坎大哈的途中,美国的间谍卫星和侦察机于15日凌晨1时左右发现住在一小旅店的塔利班重要人物聚会并及时对其实施空中打击,拉丹的主要副手阿提夫身亡。然而,令人又蹊跷的是,从喀布尔到坎大哈近500公里(直线距离)的路上,能在夜晚发现阿提夫的美国卫星却不能在几天里发现正在撤退的塔利班的大部队?在辨识度极高的美国卫星监控中和完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塔利班竟能够将主力部队完整地拉回坎大哈?这让人难以理解。后来美国部队将坎大哈团团围住,并有美国士兵伤亡的报道,如早知如此,美国又何必当初:如果美国人于战争之初就从巴基斯坦,并在波斯湾海军火力的配合下,从海陆两向直接打击塔利班大本营坎大哈,然后一路北上,与俄国支持的北方联盟南北夹击,从纯军事的角度看,这样对塔利班的打击肯定比后来更具毁灭性。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国政治目标与其军事目标已发生矛盾。从军事目标看,美国一定要彻底铲除和摧毁塔利班及与之相关的“基地”组织;但从政治上看,在已初步实现东欧、东亚地区对俄国和中国的地缘战略包围后,作为老布什和克林顿战略逻辑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必须将其势力进一步插入中亚地区。且不说中亚地区蕴藏着仅次于波斯湾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阿富汗又是输出这些油气资源的最有利于美国的通道,就从全球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控制中亚就可从西东南三面堵死俄国南下的陆上入海通道,打散中俄两国与中亚国家正在形成的联合并阻止中国和俄国在中亚占据更多的油气份额。另外,中亚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不管是从经济还是从政治的角度看,控制世界陆权的关键是控制欧亚大陆,而控制欧亚大陆的关键则是控制中亚地区。美国是一个以海权为生命的国家。对美国和西方盟国而言,控制陆权才能最终确保其海权。印度洋是世界海权体系的“心脏”,而控制阿富汗也就堵死了俄国进入印度洋的最近的陆地通道。

控制中亚,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不在于打败塔利班,而在于要在阿富汗找到有实力反映美国利益而不是反映俄国和伊朗利益的替代力量。环顾阿富汗各派势力,唯有塔利班比较接近这一条件。塔利班反美,但在阿富汗也只有塔利班反对俄国和伊朗。如果美国迅速将塔利班力量彻底消灭,那就意味着代表俄国和伊朗利益的北方联盟在阿富汗国内成为唯一有实力且无法制衡的武装力量;由此接踵而来的必然图景将是:美国人在前方流血开路,俄国和伊朗人则在后面收获战果。这当然不是美国人愿意看到的。正因此,美国人才选择喀布尔以北而不是南方的坎大哈作为战争的切入点,也没有及早消灭喀布尔一带的塔利班有生力量,其目的是为了牵制北方联盟的力量向南方迅速扩展。当时曾出现过几起美军“误炸”北方联盟前沿阵地的报道,稍作分析,就会明白这是美国在变相警告北方联盟:喀布尔及其以南是美英的势力范围,北方联盟不要在不经美国同意的情况下,南下进入喀布尔。与此同时,美国又做分化塔利班的工作。2001年9月26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美联社”记者表示,塔利班政权因为庇护拉丹正逐渐被国际社会孤立,但他不认为塔利班政权是疯狂的组织,只要塔利班政权愿意改变路线,并回应美国的要求,华盛顿不一定要推翻塔利班政权。10月17日,鲍威尔再次表示,阿富汗的战后政权将是一个尊重人民权力、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的政权。如果塔利班愿意采取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美国将考虑予以接受。显然,从政治考虑,美国并非真想彻底消灭塔利班,只是想从中分化出一个能反映美国和西方利益的所谓“塔利班温和派”。10月22日正在塔吉克斯坦进行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则针锋相对地宣称,俄罗斯将继续对阿富汗反塔联盟和原阿富汗总统拉巴尼进行政治和军事支持,塔利班不能参与未来阿富汗新政府的组成。普京在单独会见拉巴尼时称,俄罗斯仍然承认拉巴尼政府的合法性。

然而,最出乎美国人意料的是,塔利班于11月13日突然主动从喀布尔撤出,北方联盟则于当日一反12日向美国作出的不进喀布尔的承诺,迅速开进喀布尔。11月25日,北方联盟的领导人拉巴尼称,阿富汗不需要更多的外国军队,请有关各国高抬贵手。11月26日俄国派遣由军人、工程技术人员、扫雷专家及外交官员组成的大约二百人的队伍开进喀布尔;不久,伊朗也重开驻阿富汗使馆,

这突如其来的变局打乱了美国在喀布尔以北与俄国人划分势力范围的战略构想。从这一系列事件所必然产生的政治后果反推判断:美国当时对撤退途中的塔利班主力部队手下留情,没有实行毁灭性空中打击的深层原因,也是为了保留一支在阿境内唯一可以制衡北方联盟及其境外支持者的军事力量。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美国曾帮助北方联盟消灭阿富汗北方城市昆都士塔利班守军,从政治考虑,实为纯军事的鲁莽之举。当时美国有许多理由将这支部队“人道地”保留下来,作为在北方牵制北方联盟迅速向南扩张的军事力量。自从消灭困守昆都士的塔利班守军后,北方联盟就开始拒绝“外国军事力量”留驻阿富汗。在德国波恩出席阿富汗多方会议的北方联盟代表2001年11月28日拒绝了联合国提出的向阿富汗派遣国际安全部队的建议。国际社会希望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防止侵犯人权事件发生;土耳其﹑印尼等国甚至已表示了派兵意向。但“北方联盟不愿将胜利成果拱手让给旁人。”

就在阿富汗战争开启不久,有朋友来寄来一幅阿富汗战场上牛拉车的漫画,拉车的牛是美国,车是美英军队,赶车的人是布什和布莱尔,车上坐的则是由北方联盟士兵护卫着的俄国高官,牛车正前方是喀布尔城门。现在看来,这幅漫画所描述的阿富汗战场形势是意味深长的。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国政治家们对塔利班最初的政策及其的苦衷,塔利班既不知晓也不领情,美军方也未必领会。在打击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中深悟老布什没有摧毁萨达姆政权要义的鲍威尔,显然要比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政治上老道得多,而塔利班以牙还牙的立场则着实让小布什左右为难,最后美国人不得不最终作出了抛弃塔利班,另起“炉灶”的政策选择。

但是,在阿富汗建立一个能反映美国和西方利益的阿富汗国家力量何谈容易。

在军事问题解决即将塔利班彻底消灭之后,政治问题就随之提上日程,即何种力量可以在阿富汗实行有效治理并能代表美国政治经济利益?现在让美国人最头痛的是目前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关键部门均为亲俄国和伊朗的人士占据, 而将阿临时政府变为亲美政府,这对目前的美国而言,既困难又需要时间,因此美国目前不希望阿临时政府的国防力量发展太快。英美曾表示愿意资助阿富汗临时政府国防部并武装国家正规军,条件是军队总人数不得超过五万人。目前除了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向美国发出加入驻阿富汗维和队伍的邀请外,尚无其他阿政府高官对此有积极的表态。

塔利班被美国打垮后,阿富汗再次出现内战和反西方的趋势着实让美国不安。2002年2月16日,国际维和部队入驻喀布尔后首次遭到袭击。 2月8日,土耳其《新黎明报》在头版显著地位报道说,阿富汗北方军阀杜斯塔姆任副国防部长后,一直未停止与国防部长法希姆争夺北方地盘的控制权并发生武装冲突。他计划夺取北方和东北部地区后,在土耳其的支持下成立一个北方自治邦,与阿临时政府分庭抗礼。自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以来,杜斯塔姆已夺占了若干原属塔吉克裔国防部长法希姆部队控制的重要地区。杜斯塔姆拥有一支骁勇善战的乌兹别克军,在阿富汗北方联盟中拥有较大兵力。据报道,2002年1月,杜斯塔姆曾返回安卡拉探视妻小并会晤土耳其总理、外长、军方及情报官员,讨论阿富汗战后情势,并要求土耳其协助训练及建立阿富汗国防军。 另外,南部坎大哈省部族武装与赫拉特省部族武装也不时处于对峙状态。2月14日,在喀布尔机场阿富汗旅游部长拉赫曼被痛打致死。卡尔扎伊向记者透露,这些人与拉赫曼和在推翻塔利班的过程中结下了很深的仇恨,他们都是北方联盟成员。 与俄国、伊朗相比,目前美国在阿富汗控制力只是徒有虚表,而这一结果在美国决定抛弃塔利班那一刻起就铸定了。

武装的部落反对另一个武装的部落,是目前阿富汗内政治的特点之一,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则是阿富汗国内政治的一般规律之一。目前俄国和美国乃至伊朗都在为组建阿富汗国家强力部门的主导地位而争夺。

自从塔利班独控阿富汗政局以来,北方联盟就对俄国和伊朗产生了依赖性的关系。现任阿临时政府国防部长的法希姆原为北方联盟部队司令,会讲俄语,据说1989年苏军撤出后他一直与俄军将领保持联系。马苏德死后,法希姆遂接北方联盟部队司令。由于他在攻打塔利班时立下战功,被子选中担任阿富汗临时政府国防部部长。“9·11事件”之后,俄罗斯向北方联盟即现在阿富汗临时政府的主要武装力量提供了大批装甲车、大炮等重型武器。阿富汗空军司令穆罕默德·达乌兰曾表示,与俄罗斯协作建设武装力量是阿临时政府的首选重点。军人已在起草重建军队的计划,其重点是同莫斯科在军事技术方面合作。他说,“不管是从经济观点来看,还是从效率来看,这都是有利的。军队的整个人事制度和军事行动战术都是从苏联那里学来的。绝大多数阿富汗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都在前苏联受过军事教育”。国防部长穆罕默德·卡西姆·法希姆在会晤国际维和部队参加国代表时也表示支持类似的观点。2002年2月4日,俄国外长伊万诺夫访问阿富汗,次日离阿返俄之前表示“当我会见阿富汗临时政府领导人的时候,他们差不多有一半的人都会说俄语,并且说话时都抱有一种好感。他们还多次强调:俄罗斯比别的国家更能够理解阿富汗” ,“这里谈的不光是钱的问题。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干部,许多阿富汗人都在俄罗斯学习过,他们的许多工程项目都是根据我们的技术建造的。”。 2月10日,阿富汗国防部长法希姆将军访问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了来访的法希姆,他说,俄罗斯准备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阿富汗恢复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法希姆将在莫斯科举行谈判,旨在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装备新建立的阿富汗国家军队。俄罗斯可能会提出派遣军事顾问,帮助阿富汗重建军队。2001年12月25日伊朗国家电台报道称,伊朗国防部长阿里·沙姆哈尼暗示,伊朗将帮助阿富汗建立一支国家军队。该报道说,沙姆哈尼是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作这番暗示的。他说,一支国家军队“将有助于重建该国的安全体系和打击毒品走私。”他还指出,这样做“对所有周边国家”都有好处。 伊朗外交部长卡迈勒·哈拉齐曾明确表示将参与阿富汗的战后重建,而伊朗内阁也已在12月23日决定立即指派一名“特使”协助阿进行重建工作。 2002年1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C-SPAN电视网《华盛顿日记》节目中接受康尼·布罗德的采访时表示,支持阿富汗临时政府为减少国内的派系分裂而创建一支全国性军队的努力。 拉姆斯菲尔德说,“他们正努力使各派别加入这支全国性军队。他们正根据不同的县,不同的省或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方式来组建这支军队。” 2月5日,拉姆斯菲尔德表示,一支美国军事小组被派往阿富汗,与阿临时政府一起评估建立阿富汗国家军队的建议。拉姆斯菲尔德说,这个军事小组的规模不会很大,将与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扎伊及其国防部长法希姆合作。2月7日美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指挥官宣布只要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残余部队还对阿富汗构成威胁,美军就会一直驻扎在阿富汗。 2月18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参谋长查尔斯·坎贝尔到达阿富汗,开始帮助阿富汗建立忠于中央政府的国家军队。据美联社报道,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的一名武官说,坎贝尔此行是美国帮助阿富汗建立并培训阿富汗军队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士兵将在一个月以后到达阿富汗,帮助阿富汗训练大约600名军官,然后这些军官将训练更多的阿富汗士兵。

与此同时,美国和俄国及伊朗在中亚地缘政治利益上的争夺日益加剧。长期以来,塔利班原教旨主义对中亚各国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塔吉克斯坦连年战乱,“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在1999年和2000年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多次袭扰,都对中亚各国社会和政治造成重大冲击。这使中亚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军事保护产生严重依赖。“9·11事件”后,俄国对美国打击塔利班的军事行动给予巨大支持,但其后果却令俄国人所料不及。与苏联解体使欧盟与美国的矛盾上升的原因一样,在塔利班被美国打败的同时,长期影响中亚地区稳定的主要根源也被铲除,中亚各国在安全上对俄国的军事保护及政治依赖的必要性也随之大打折扣,中亚独联体国家摆脱俄国控制和加强与西方关系的愿望同步增强。“9·11事件”后,乌兹别克斯坦立即表示将为美国提供基地和地空走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和作为中立国的土库曼斯坦均表示如美需要,他们将为美在阿军事行动提供相应的帮助。2001年12月7日至9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此间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通过为美军提供比什凯克附近的马纳斯机场的决议;塔吉克斯坦政府也决定于12日20日起为美国开放距阿富汗边境100公里处的库里亚布机场。媒体报道,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已与美签订协议,允许美在乌驻军长达25年之久。随美国政府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和吉尔吉斯斯坦政府间协议的签署,美国获得在中亚长期驻扎军队的权利。目前,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部署已部署了5000多美军。塔吉克斯坦长期依赖俄国的军事力量保护以维持其政局稳定,这时也向俄罗斯提出让俄201摩托化步兵师和边防部队离境的请求。作为回报,美国已决定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一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作为使用机场和领空的补偿,美还将在今后十年里持续向乌提供8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美国将向吉尔吉斯提供高额军用飞机起降费。英国政府也决定向吉尔吉斯提供2000万美元的援助。在西方巨额援助下,中亚独联体国家与俄国的离心倾向进一步加大。2001年12月28日,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首脑在塔什干会谈并同意建立排除俄罗斯的新地区合作机构“中亚共同体”。在阿富汗美国也加快其排他性政治渗透。2002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称,他们的国家正在严密关注伊朗在阿富汗西部可能进行的图谋。鲍威尔在与来访的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会谈后称,伊朗对后塔利班政府的重建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美国不允许伊朗在阿富汗政权结构上多管闲事。鲍威尔说,一旦伊朗的行为惹扰美国政府,美国就会采取“大量手段”让它停止一些不当行为。他说:“我们要让伊朗明白,现在不是搞密探行当的时候。”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