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武力解决南海争端的可能性有多大?

专家:武力解决南海争端的可能性有多大?

核心提示:面对菲律宾的出格举动,中国官方一直保持克制,避免事态激化,然而中国民间议论纷纷,争议不休,有人支持中国政府采取克制态度,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但也有不少人希望中国用武力解决南海问题,在南海问题上亮剑,不少要求武力解决南海问题的文章也见诸报刊。

4月23日,随着菲律宾海军士兵持枪登上在黄岩岛海域作业中国渔船引发的南海对峙事件进入第14天,南海问题再度紧张。

4月10日,菲律宾海军欲在南海中沙群岛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对峙。菲方4月16日向冲突海域派遣了一艘考古船,并称遭到中方舰船和飞机骚扰。

中国驻菲大使馆发言人介绍说,黄岩岛事件发生后,为避免事态扩大,中国渔船于4月13日全部撤离,但菲方停留在该海域的各类船只仍有20余艘,所谓的考古船上更有若干菲海警人员。

4月17日,菲海岸警卫队“埃德赛”号护卫舰已经抵达该水域。当天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称,菲律宾护卫舰已进入黄岩岛海域,政府要求其必须升起白旗,以表示和平解决此次对峙的意愿。

4月18日,中国南海渔政310船从广州出发,前往南海执行维权护渔任务。4月22日,菲律宾海军司令在接受菲律宾媒体采访时说:“海军的两艘战舰和一架反潜机正在赶往斯卡伯勒浅滩(即黄岩岛)海域,以增援在那里的海岸警卫队。”

至今,虽菲律宾口头上宣称愿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纠纷,但仍小动作不断,一边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一边向中国显示强硬,不断挑衅。

面对菲律宾的出格举动,中国官方一直保持克制,避免事态激化,然而中国民间议论纷纷,争议不休,有人支持中国政府采取克制态度,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但也有不少人希望中国用武力解决南海问题,在南海问题上亮剑,不少要求武力解决南海问题的文章也见诸报刊。

1、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但难以得到相关国家的响应,南海问题越来越棘手,在和平手段长期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南海问题上中国有无必要动用武力解决?

田一枫: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错过了解决南海问题的最佳时机。因此,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既是本着以和平方式和谈判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立场,也是根据当时形势所作出的必要选择。

中国希望的是,只要争议各方都能从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把争议搁在一边,寻求共同开发南海的途径和办法,那就有可能实现互利共赢。但20多年来的实际情况表明,中国的善意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回应,尽管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但有关国家却是说归说,做归做,侵害我国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行为从未停止,对于南海资源的掠夺有增无减。

南海现有1000多口油井,中国大陆至今没有一口,同时中国渔民正常的渔业捕捞也遭到干扰、驱赶甚至被抓捕。这样的形势,已经把中国逼到了“墙角”,中国如不坚决果断地维权,不仅会进一步助长有关国家的嚣张气焰,而且也很难对国内民众作出交代,南海问题已经变成了不仅具有外交性,而且具有一定“政治性”问题,这是中国近期在南海立场趋于强硬的重要原因。

从立足复杂困难情况看,外交和维权斗争是近期的主要斗争方式,但军事斗争肯定要作后盾,在迫不得已的形势下,武力解决南海问题自然也是战略选项之一。

冯存万:任何国家都会以武力为最后保障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中国动用武力来解决南海问题不是有无必要性的问题,而是必要性何时凸显的问题。

虽然南海问题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且近期以菲律宾和越南为首的相关国家增加了挑衅我国南海主权的频数,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这种状况尚不足以证明中国的和平手段完全失效。如果南海形势持续恶化并严重危及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必然迫使中国采用武力手段来突破南海问题的困境。

李令华:南海问题没有必要去动武,也难以动武,因为早在2002年,南海周边国家就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各国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救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

菲律宾目前在黄岩岛海域的船只打白旗,表明了他们不愿意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南海周边沿海国应该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规定的各项条文的基础上,通过友好的双边或多边和平谈判与磋商,解决分歧和争端。

张明亮:武力解决可能是简单有效的手段,但也可能是后果很严重的手段。在任何地方动武的成本和代价都是很高的,同样包括在南海动武。

2、民间一直有一种论调,认为南海问题上中国外交太软弱,原因就是面对邻国的挑衅,中国不敢在南海问题上动武,事实上,中国官方一直拒绝在南海问题上使用武力,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田一枫:我不赞成“中国外交太软弱”的说法,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斗争方式和策略,在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所有努力穷尽之前,中国不是有无能力在南海动武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在南海动武的问题,这里既需要对形势作出通盘分析,也需要掌握时机和“火候”。

影响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决策和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必须关照中国与东盟关系这个大局,这是保持中国周边乃至东亚稳定的重大因素;二是必须考虑美国重返东南亚和“战略东移”带来的影响。前者是要尽可能保持“东盟因素”的积极性,后者是要有效的应对主要的政治和军事压力,这对中国的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因而也是制约中国南海战略的关键因素。

中国历来主张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但也从未承诺过不会在南海使用武力,中国不是不敢动武,而是坚持“不打第一枪”。如果有关国家执意挟洋自重,利令智昏,甚至对中国进行一再挑衅,迫使中国不得不自卫还击,中国以武力捍卫南海主权和外洋权益,就是一种最后的选择,这种决心也决不会有任何动摇。

冯存万:中国国民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爱国情怀,并通过舆论表达了对中国针对当前南海局面所采取的政策认识与分析。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普遍现象。民间所理解的“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拒绝动武”,实际上是中国认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外交途径尚未穷尽,不足以动用武力寻求南海问题的最后解决。

此外,中国一贯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立场,这不仅可以避免事态恶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战争损害,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与其他当事国相比,中国的外交立场是,不仅要维护本国利益,还要担当一定的国际责任--创造与维护和平的典范责任。

李令华:中国、越南、菲律宾等都声明对南沙群岛及其海域拥有主权和管辖权,过去几十年这里曾经发生数次激烈的武装冲突和对峙,其中几次大冲突发生在越南和中国之间。

目前把现有的争端和冲突搁置起来越来越困难,因为对该地区的油气与渔业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并且这里还是繁忙的海上交通和贸易通道。

与上世纪不同的是,中国现在的军事力量足够战胜该地区的所有对手,夺取南沙群岛以及他国占领的全部岛屿,掌握南海的主导权,只要中国这样做的话。然而,如果动武,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内的经济发展,东亚区域的稳定以及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关系将会付出难以预料的沉重代价。

张明亮:中国在南海不使用武力看起来很被动,局面也有些糟糕;但真的在南海动起武来,中国在南海未必就真的能主动起来,而且动武后的局面也未必真的就对中国会好起来,反倒可能更糟糕,可能不得不面对动武后更加混乱和更加不好收场的局面。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