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午:中国经济稳增长背后的风险(4)

陈和午:中国经济稳增长背后的风险(4)

其一,今年为地方债首个还款高峰,融资平台的现金流压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年云南、上海等地城投公司的停止还贷做法已提前敲响了警钟。今年在卖地输血难以承担重任的情势下,部分融资平台的风险加速显露。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显性负债规模达6.7 万亿,其中以地方融资平台为借款主体的资金量为31375.29 亿元,占全部债务量的46.75%;隐性债务金额总计40065.4 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陡增,一方面需要加强调控,另一方面,在稳增长的基调下,政府投资的放缓又忧虑“一控就死”局面的发生。为此,在调控风险的同时,国务院采取了三种方式来缓解地方政府压力:一是允许地方债扩大;二是允许债务展期;三是平台贷的资产证券化。平台贷款资产证券化是第三轮资产证券化重启的亮点,资产证券化有望成为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二,房地产市场方面。在政策调控高压下,房地产市场需求遇冷,楼市库存量仍处于高位,“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观。9000亿高库存重压楼市,潜在的金融风险难以让监管层放心。2011年10月26日公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年)》显示,近七成银行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是银行的主要风险。日前,杭州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被视为本轮调控以来杭州首家破产房企,更是让防范楼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呼声趋增。尽管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经济下行风险尚不足惧,但现实中实体经济的困境、中小企业融资的尴尬,让稳健货币政策开始稳中有松,不管是3月份的超万亿新增信贷,还是给予县域法人金融机构1%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优惠,都显示了这种趋向。尽管房地产属于有保有压中的压,但现实中银根部分放松的资金总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暴利的楼市。此外,地方政府楼市调控的意志其实只是“被坚定”,一季度一些地方楼市政策“微调”增多被叫停已释放出此种信号。因此,在楼市调控上,政策更多的是踩平衡木,尽管国务院近日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

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停滞不前的金融改革终于有所动作,在宣布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之前,中央政府谨慎放行了地方金融改革的试验。据悉,深圳也将出台系列重大金融创新,并已获国家层面支持。还有消息称,近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赴武汉参与金融创新,湖北或推新三板。其实,对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中国而言,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好途径就是金融改革与创新。只是不管是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破冰,还是深圳、湖北等地的金融创新举措,仍然只是迈了一小步,在聚焦防风险的同时,中国金融更需要在法律、政策措施等方面更大力度地协调推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