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前中央释放政策信号:加强党外人士任用已形成共识

十八大前中央释放政策信号:加强党外人士任用已形成共识

核心提示:加大党外人士在政府部门中正职安排的字眼,首次上了中共中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专门性文件。

一例党外人士人事任免案,给公众带来的,多是揣度性的制度猜疑。

这在万钢、陈竺同一年(2007年)先后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与卫生部部长时,体现尤甚。其时,不少业界、学界人士以为,党外人士“一把手”回归,时日可期。只是一去5年,未再见第三位党外人士正职部长诞生。

而一份专门性文件的下发,或许可以更为确定地说明:党外人士“一把手”的回归,大方向已定。

这份文件,全名为《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由中共中央于今年2月印发。

据新华网报道,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下发的,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则称此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在今年4月16日的“全国市地以上新任统战部长培训班”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再次提及这份文件,“努力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更大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加大党外人士在政府部门中正职安排的字眼,首次上了中共中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专门性文件。

可以说,这份文件来得极其合时宜。据《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的统计,在全国31个省(市、区)政府中,至今尚无正部级党外官员存在;而在省级政府20余个组成部门中,党外人士所任正职,往往只是其中一二,有近半数省份,其省级政府组成部门中无党外人士任正职。

另据统计,近40年来,党外人士基本任副职,甚至在升迁问题上,也基本上是按照“副职晋升”规律运行,也就是说,从下一级副职,直接升任上一级副职。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李小宁表示,这次的文件,就是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他认为,尽管《意见》全文尚未公布,但从已经透露的信息来看,中央在大政方针方面,已经对加强党外人士的任用,形成了共识。

“我这个部长就是有职有权”

尽管在而今看来,党外人士任职正职部长,路途艰难,但在60余年前,这是最为稀疏寻常之事。

根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资料,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任命的21位政府部长中,有10位是党外人士。

这些人名,我们至今耳熟能详,他(她)们是: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邮电部部长朱学范、交通部部长章伯钧、农业部部长李书城、林垦部部长梁希、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司法部部长史良。

报道认为,在战争年代,这些人做出过巨大贡献,并享有崇高威望,在新中国组建初期,“众多党外民主人士成为新政府组建时无法回避的人物”。

《协商共和:1948-1949中国党派政治日志》一书,就讲到农业部部长李书城被任免时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组建人民政府时,周恩来提名一位无党派民主人士李书城担任农业部部长,结果连不少民主人士也表示不熟悉此人。

周恩来解释说,李书城是同盟会早期会员,是辛亥革命武汉革命军司令黄兴的参谋长,而且是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哥哥,“一大”就是在他家里召开的!

但资料还特意提及,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党外人士也能做到“有职有权”,而不是成为只具有象征意义。

从职业结构上看,这10位部长中,至少有5人,属于“业务对口”:梁希、马叙伦都是业内名家,邮电部部长朱学范是邮务生出身,司法部部长史良的本行是律师,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是著名作家。

从国民党将领到新中国的水利部长,傅作义的“行业跨度”,应该是最大的。不过,据傅作义的秘书回忆,傅作义每年有大约1/4的时间会到水利工程工地去,到水灾严重地区去,“了解规划、设计和施工情况”。

“我这个部长就是有职有权,水利部党组(书记)李葆华同志非常尊重我,我也尊重李葆华同志,我们互相商量,肝胆相照,没有什么隔阂。”针对“民主人士只是一块招牌,有职无权”的说法,傅作义曾如此现身说法。

首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去世时,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徐运北回忆说:“她当的是实职部长,既不是有职无权的挂名部长,也不是与党争权。她很尊重党组,党组也尊重她。她有不同意见,也敢提出。”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