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官方民间舆论场异同剖析(2)

复旦大学教授:官方民间舆论场异同剖析(2)

坊间舆论场和坊间传媒的非理性

坊间舆论场由于“全民皆记者”,互联网和手机就是“编辑部”,所以海量信息和意见论坛成为最厉害的同官方舆论场竞争的武器,并由此而获得了远比官方舆论场多得多的受众和支持者。在当今中国,看新闻上互联网,听意见用微博,已经成为众多民众生活习惯。

但是,民间媒体和坊间舆论场也有其难以摆脱的弱点,那就是信息的失真和意见的失当。互联网主或手机拥有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上网,很少查实,更不便更正。因为人人都可以发言,也难以保证这些意见都是深思熟虑的、郑重的言论。这种情况下,微博有时就成了过去的“大字报”,网络言论就成了“网络谣言”。这种坊间舆论场和民间传播的非理性特征,是其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坊间舆论场这个新闻生产与消费的空间,由于进入门槛低和生产技艺要求不高,人人都可主阵,所以各种信息不经甄别就满世界流传,各种观点、意见、评论和看法不用审查、研究、掂量就自由表达与发表,尽管其中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但荒唐和谬误之论也比比皆是,网络水军四处肆虐,个人隐私任由践踏,许多人被扣以莫须有的各种颜色的帽子。有时候,坊间舆论场甚至成为少数人泄私愤和中伤他人的污浊之地,好端端的新兴媒体,成为令人惊叹不已的恐惧之域。

人们对坊间舆论场和民间媒体的基本态度是:又爱又怕,既离不开,又疑惧重重。这种心态下,人们对坊间舆论场的立场也截然不同。一种认为坊间舆论场的存在和运作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新科技革命带给新时代的福祉,应该立法保护坊间舆论场的生存权利,应该立法保护公民利用民间媒体实现自己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应该立法反对传统媒体和官方舆论场对新闻资源的垄断和封锁。另一种态度正好相反,要求党委和政府提高互联网和无线移动网络的准入门槛,要求对坊间舆论场和新兴媒体的运作实行严格的监管,要求对其工作人员的资质和业务规范作出新的规定和实行更为严厉的审查。

可以说,坊间舆论场和民间媒体一方面成为亿万民众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知情、参与和表达的工具,另一方面,头上又总是悬着一柄德谟克利特之剑:时时担心政策的改变而可能遭受灭顶之灾。现在看来,后者的担心已越来越没有必要,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走历史的回头路是不会有出路的。

在两个舆论场的互动中提升党报的舆论影响力

既然官方舆论场和主流媒体有着坊间舆论场和民间媒体一时难以具备的长处,也有着天生的弱点;既然坊间舆论场和民间传媒有着官方舆论场和主流媒体同样难以具有的长处,也有着先天不足,那么最现实又最合理的政策应该是:两种舆论场和不同传媒取长补短,实行互动共进。

就信息而言,一般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从新闻传播看,报道事实变动的信息属于客观信息,报道思想观点的信息属于主观信息。坊间舆论场和民间传媒由于传媒分布广泛而传播者众,它们的客观信息多,传播时速快,其内容比之官方舆论场和主流媒体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所以常常吸引主流媒体从这里取材,从这里“增彩”。但是,由于信息多且生产过程简单,对信息真实客观与否的考察不够,致使信息中失实失真者也不少。因此,对官方舆论场和主流媒体来说,在取材和增彩的过程中,要谨慎,要仔细考察,以确保所有进入主流媒体的客观信息,完全真实和可靠。

就主观信息的选择与发表来说,官方舆论场和主流媒体操作认真,发布郑重,有不少信息直接来自执政党和政府首脑机关,信息权威而重大。这些主观信息,值得坊间舆论场和民间媒体学习采用。但后者自身也有不少精彩的思想火花和出彩观点,这些主观信息直接来自百姓心声,来自生活第一线,这些信息应该引起官方舆论场和主流媒体关注、关心并流传发布。

党报是官方舆论场的主体,是主流媒体的核心,如果能在两种舆论场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地扬长补短,党报对社会和各界人士的舆论影响力就会有新的提升。近几年《人民日报》就是这样做的。就版面说,它的视点、新兴媒体、观点、民主政治周刊等都办得很有特色。就栏目来说,它的《任仲平文章》、《求证》、《法治事件评析》、《文化脉动》都胜他人一筹。如果我们的党报都能像《人民日报》这样,扬己所长,学新兴媒体所长,补己所短和避新兴媒体所短,就一定能做到党中央所期待的那样: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资深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