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推进,1亿多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农民工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加快解决,劳动保护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有目共睹,近10年的农村改革成效好,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陈锡文说,“近10年的改革发展经验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说到底是体现了党中央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理念。”
谈到今后如何继续深化农村改革,陈锡文说:“30多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就,形成了不少经验,但是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特别重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今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陈锡文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陈锡文认为,未来的制度建设应集中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以及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陈锡文强调,当前农村改革正在深化,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在两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一个是农村的土地制度,一个是农业的经营体制。
陈锡文认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必须的,但应当在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和农地农用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必须有利于保护我们国家并不富裕的耕地资源,必须有利于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稳定,必须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和民主权利。
对于农业的经营体制,陈锡文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这些年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一定要让农民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粮。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只是未来的农业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