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粮价不能解决三农问题(2)

仅靠粮价不能解决三农问题(2)

从2004年国家采取了一些明显的惠农政策,到2005年继续执行,加快了取消农业税的进程。同时,继续实行保护价格收购,也在逐步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和财政上的支持。所以国家肯定会持续的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具体的政策工具和方式,是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之中。我个人看,支持的力度不会减弱,支持的方式会日趋成熟。

[主持人]:网友“我是火”问道:“请问专家,一般是粮食价格作为基础价格提高以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也会相应的提高,您认为通过提高粮食价格能做到“得实惠”吗?请问专家,西瓜算不算“粮食”,您对南京、郑州等地政府不让瓜农进城卖瓜又解决不了西瓜销售的问题怎么看?”

[嘉宾徐小青]: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从去年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国家的政策还有市场价格很好,天气很好,再加上汇率政策,粮农确实获得了好处。但是大家确实关注到,农用资料、化肥、种子,特别是化肥,石油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化肥生产成本的上升,致使2004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我们调查发现,到农民家里跟农民一笔笔算帐,一袋尿素涨多少、复合肥涨多少。总的看,去年农用生产资料至少涨了30%。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涨了百分之十几。

农民的成本上升了,种粮的成本升高,投入的费用加大了,很明显要抵消种粮增收的好处。但是国家去年采取了一些政策,比如对化肥生产企业减免增值税等等。但农民没有明显感受到这些好处,所以现在也一直考虑,到底采取什么办法来削弱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西瓜肯定不算粮食,算水果、经济作物。这肯定是市场管理的问题,一些城市在市场管理方面可能采取了一些对农民的限制措施,我认为是没必要的。农民拿到自己的水果,拉产品到城里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城镇居民也需要。但是就有一个市场管理的问题,我想最主要应该还是城市管理问题,应该想办法给农民出售他们的产品提供方便,提供便利,“阻碍”确实大可不必。但是我认为可能会有具体的市场管理办法,怎么从实际出发为农民提供方便,这是互利的事情。

[主持人]:网友“思润之”:“农资生产商品上涨,早已抵消了国家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网友“梅花三农”:“粮食一涨,其它东西都会涨,而且涨幅可能更大!就像盯紧美元的汇率一样,结果农民又被打回原形。”以及网友“农民加粗人”问道:“农民和工人为什么不平等?农民生活水平怎么这么?农民的医疗问题怎么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怎么办?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公平教育?”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农民确确实实有的时候在利益保护上比较脆弱,之所以这么多网友提出一些比较尖锐和极端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理解。

[主持人]:网友“爱nimen!”:“请问专家,粮价可以由政府主导吗?农资价格可以由政府主导吗?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在于准确把握供求关系,在于调整适应市场的特色对路的产品?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主要靠市场机制!?但是对土地、资源、税收、对贫困农民的教育和医疗保障要靠政府是造血机制的建立调整,而不是输血!”

[嘉宾徐小青]:这位网友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前面讲过粮食的价格决定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因为有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政府需要在里面进行宏观调控,不能让价格暴涨或者价格暴跌,这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都要考虑。也就是说用宏观调控的方式防止粮食市场的大幅度波动,我想这是最主要的,这是政府的作用也是政府的责任。

刚才谈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一般在正常情况下,成本上升费用就会高,但农民就受不了。这时候,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帮助农民的措施,其他国家也有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比如农民生产资料价格太高了,就给农民一些补贴,但是这些办法能不能持续,是不是十分有效,在我们农村面积很大、农民很多的情况下,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主持人]:网友“又封我这次是为什么”问道:“徐部长,既然今天的访谈主题是粮价与三农问题,请问您认为粮价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哪些方面的利弊?”

[嘉宾徐小青]:各位网友关注的还是粮价。粮价稳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使种粮的农民有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对于现实种粮农民的收入意义是重大的,但是仅仅靠粮价是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农”是农村、农业、农民,面非常的广,很多网友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20多年来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城乡差距加大,地区的差异也在扩大。在农村地区,像很多网友谈到教育的问题、医疗的问题、农民生活的基本条件,这些都是三农问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感到有对待农民兄弟不公平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这一重要的思路,可以看出,解决三农问题要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因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和社会的二元结构,这和我们确立2020年的目标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异。

然后又提出五个方面的统筹发展,经济、社会、人与环境、地区发展等等,前一段时间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逐步解决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设施,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投入不足、基本生产生活设施落后的问题,改变这种状况,才能缩小城乡的差别、打破二元结构。除了有发展的问题,改革的问题都涉及到了。所以我想粮价只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

[嘉宾徐小青]:谢谢新华网,也感谢关注三农问题、关注粮价的网友们。粮食是一个弱质产品,跟劳动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的资源丰厚、人口比较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这些国家,他们劳动生产力高,我国种粮食的劳动生活力比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像美国等国家要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我们国家农户又非常多,规模比较小,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所以单纯从生产粮食,即便粮食价格涨到合理的水平,国家采取了扶持的政策,小规模种粮的农民要真靠粮食是富不起来的。

我们也想扩大规模,目前人均1.4亩耕地,在这种情况下,像一些农业资源比较好的国家,一个农民好几百公顷地、一个农场上千公顷、上万公顷。所以特别是在我国,种植粮食确实有这个问题,即便现在市场价格比较好,国家采取了政策,如果下到粮产区看看,粮产区在保障粮食种植的前提下也进行了一些结构的调整。比如20年前,粮食种植面积占整个播种面积80%,去年是66%。

一是提高面积,一是扩大单产,种植一些收益比较高的经济作物,也可以增加一部分农民的收入,这是实际情况。确实生产粮食不能跟生产芯片相比。但是粮食又不能没有,粮食一多,价格就掉下来了,一少又不够吃,粮食的特殊性也就在这里。现在城市发展的比较快,乡村落后,需要政府提供的一些公共产品,比如农村的义务教育、农村的医疗、社会的保障、农民的就业等等,但是现在有一些较大的差距,形成目前的状况处于一个相对软弱的水平。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出发,2020年达到建设全面小康这样一个目标。我想这个问题中央也看到很清楚,大家都明白,中央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很明确的提出2020年达到小康的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通过发展不要再扩大这种差距,逐渐消除差距,不要在欺负农民。

[主持人]:网友“奔流的小溪”问道:“麦莎袭击东南沿海的很多地区,四川的猪链球菌爆发,这些大问题会否对近期的粮价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