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粮价不能解决三农问题(3)

仅靠粮价不能解决三农问题(3)

[嘉宾徐小青]:台风是自然灾害,对农田的危害很大。但是像浙江、福建、上海,山东的一些沿海地区都不是粮食主产区,当然对于秋粮最后的数据还要看灾害的具体数字。如果受灾面积比较大,肯定要对粮价产生一些影响,受灾大,粮食少,价格就高一点。主要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就可以了。

[主持人]:网友“大道无名”问道:请教专家,中央近两年的惠农政策会不会变?您觉得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实质的效果如何?取消农业税后是不是又有一些其他名目的收费加重了农民负担?

[嘉宾徐小青]:中央的惠农政策我想是不会变的。我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在年底、年初的时候谈到这个问题,他非常明确的说,惠农的政策,给农民的好处一点也不能少。现在从政策的角度、社会分工的角度已经开始从怎么支持农民统计,比如取消农业税以后,会不会给农民增加一些乱收费,一些行政性收费。所以我们前一段在农村的实地调查中也发现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过去三提五统加农业四税,是乡政府运转的资金的来源。

从2000年以后中央实行农业税改革的实验,我们农业税改革现在也仍然在实验阶段,从取消三提五统减轻农民的负担,取消一些收费,采取了很多这样的措施。一直到现在,很多省份都完全取消了农业税。地方特别是乡一级政府财政的收入就没有了,中央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中央财政通过税收的方式,中央收上来以后转移支付给乡政府,乡政府财政基本靠这种方式来运转。只能说基本维持乡政府的财政来源,去年中央乡一级政府转移支付600多亿,今年还在增加。

从传统的农区中部六省地区看,仅仅靠转移支付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才有现在的县啊、乡综合体制的改革。这是党中央、国末务院今年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伴随着取消农业税以后新产生的一些问题,推行特别是乡一级政府的改革,主要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结构的精简、农村义务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农业税取消以后,乡、村干部不能伸手向农民要钱、收费。乡政府除了生存还要干事情,这个钱怎么来?中央政府支付的钱够不够,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个问题就不明显,一些中、西部经济实力较弱的地区,必然要受到影响。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央国务院已把它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 

[主持人]:网友“不到30就发福”问道:“农民一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看不起病,因病致穷,他们该怎么办?还有农村孩子也越来越上不起学,无论小学、初中、高中,考上大学更是上不起,他们又该怎么办?”

网友“109637”问道:“专家你好!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短缺现象,甚至出现了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级的情况,这样一个老师要讲完一个班级所有的课程。试想,这样下去,我们的基础教育将是什么样子?出现这样的状况,是谁之过错!是制度?是体制?是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希望有关专家能够引起重视、深入调研!我还认为,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了!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把教育的沉重负担都压在了县级政府身上,县级政府为了保稳定,保运转,千方百计压缩编制,减少开支。据调查,某些县竟然5年时间不增添一名老师,而一些老教师在不断的退休,这样就出现了农村教师短缺的现象,并且,这种状况在不断的恶化。对一系列种种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考虑呢?”

[嘉宾徐小青]:网友提的问题我有同感,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也有一些实际材料,这个问题确实很严重。比如过去在很多的调查中,一个基本情况是农民负担当中将近40%是教育,例如一户农民夫妻俩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初中,如果就种6、7亩地,种一点菜,供两个孩子上学一定要负债。怎么进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现在的问题很尖锐,义务教育现在需要免费。最近两年,中央也在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比如对西部贫困地区孩子上学免书本费,已经扩大到3000万人,但是有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解决。取消农业税以后,我们看到中部的学校也很困难,地方的领导、学校的领导、老师们也很着急。

[主持人]:您提到九年义务教育,既然是义务教育,为什么还存在辍学的现象?

[嘉宾徐小青]: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把九年义务教育真正办下来,“免费”确实还没有。 

[主持人]: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不足吗?

[嘉宾徐小青]:不仅是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更应该承担,但是我们现在也正在探索,目前是以县为主。比过去承担最基础的教育是以农民、以乡为主,现在以县为主,已经是一种推进。很有必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推进。

还有就是农民看病难,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大家也知道,我们在农户那里也看到这种情况。医疗资源城市占有70%到80%,乡村只占有20%。有一个调查,在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占20%多,贫困地区超过50%以上,得了大病农民根本就不看了,所以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大家知道最近两年,政府试图在农村地区搞合作医疗。

安徽试点地区可以看到,如果中央政府出十块,地方政府出十块,农民出十块,做一个大病保险。但是这种保障程度有多高,各地情况也不一样。总的说,如果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的比较好的地区,效果就好。我问过一个70岁的农民,你参加合作医疗了吗?他说参加了,去年得了一场比较大的病花了1万多块钱。他说给我报销不到一半,虽然还不够,但是总体来说没有欠钱。

当然还有一些地方的合作医疗制度办得更好一点,农民看病的负担也就轻一点。从总体上讲,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看病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因病致贫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的低收入家庭,一场大病也得不起。所以这方面的制度探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网友“板凳长扁担宽”问道:“农民对土地的承包能不能持久和稳定下去,目前一些地区乱占地,甚至出现暴力案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专家有何看法?

网友“大地线虫”问道:“专家您好,现在很多地方乡镇改革将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转成企业,自负盈亏,人员流失严重。农业获得技术、信息的渠道少了,这样的改革与中央的精神是一致的吗?”

[嘉宾徐小青]:我们看到乡镇改革之后,过去我们说的七站八所,农机、农具、种子站、畜牧兽医站合并成一个服务中心,从财政拨款的行政人员转成人员编制。实际改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改成事业编制,财政负担一部分,自己再去市场挣一部分,能够养活自己,维持运转的职能。另外一种是完全切断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这两种情况在农村地区都有。完全从企业的情况,比如在湖北做了一些实验,一些基本技术的推广还是要由政府推广,比如卫生的检疫防疫,完全应该是政府做的事情。

政府采取招标的方式,向有资质的企业招标,我给你钱,你去干这些事情,也有成功的例子,提高了公共投入的资金效率。农机队伍青黄不接,农机资金不够,有的甚至没有,很难为农民提供一些必要的技术推广的服务。在乡一级的改革当中,会逐步摸索出一条农业技术推广,既有公益性,也有市场性、经营性,哪些是政府必须要做的,政府要出钱。至于做事是政府自己养还是市场主体做,关系不是很大,关键是政府要做。

另外一些经营项目,有一些收益的,我能为农民及时提供一些服务,也会在改革的过程中会更加的清楚。有的地区有合作医疗的改革,就多多少少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有的地方自然资源不错,农民也不错不太贫穷,但是你一问什么都没有,差别很大。

刚才网友问到土地问题,从现在国家的政策、法律的角度讲,农民承包农村土地的制度应该是长期、长久,可持续的。刚才网友谈到征地问题,农地问题我们的宪法规定:农民的土地是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再有《农村土地承包法》,用国家法律的方式赋予农民承包土地的基本权利,过去讲30年不变,今年温总理讲永远不变。我想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对于在农村采取家庭金融的方式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性的产物,是一个基石。所以我想这个制度应该是稳定、长期不变的。    

当然土地制度的设计问题还会不断深化,比如土地物权的问题,现在《物权法》出台,因为农民承包土地是一种物权,是一种财产权,但是他自己不能买卖,在制度成熟以后,抵押的问题也不大。制度还是要往前发展,但是现有的法律比较的明确要说明,农民承包土地权是物权,对农民是一种财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友谈的也是现实中矛盾最尖锐的问题。

因为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很自然要占用一部分土地。争议最大的是制度上的缺陷,比如征地公益性、经营性怎么区别,农民集体的土地能不能进入市场。比如最近一轮的占用土地,也造成几千万的农民成了“三无”人员,无业、无收入、无社会保障,这是社会中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中央从去年开始严格控制滥占滥用耕地,采取很多严厉的措施,措施很见效。 

要统筹城乡发展,打破二元结构,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去做

[主持人]:网友“奔流小溪”问道:“中央一面讲城市化,一面提出保护耕地,如何解决矛盾这两个方面?”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