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徐小青]:我能看到的情况,比如首先要保护农民,现在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是19.5亿亩耕地,其中80%到82%是基本农田,这部分土地城镇化也好、工业化也好,就是不许动。当然实际地的面积多多少少有一些差距,有的农区有85%是基本农田,是不许动的。另外,城镇的发展也应该尽量少占用地,一方面怎么尽量去占半荒的土地、不好的土地,工作中还有很具体的要求在里面,还有怎么提高已有城市的土地的使用效率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城市的土地使用效率非常低,怎么充分利用已经占了的土地的使用效率问题,恐怕还有巨大的潜力。
[主持人]:您说到粮价的问题,主要受市场供需的变化决定。网友“科学与发展”问道:“我注意到去年粮食产量增长9%,粮价大涨27%,就是说中国粮价涨跌并非受国内供求而是受国际粮价影响,对不对?”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嘉宾徐小青]:影响国内粮价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国内的供求关系,国际粮价对国内的影响远不如国内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那么的直接。当年的产量不能满足当年的需求这种情况已经连续很多年,每年除了有不足,还有进口,国际粮价主要对这部分影响比较多,这跟市场开放的程度和粮食的经营方式有直接的关系。目前的情况下,国内供求关系产生比国际粮价因素产生的影响大得多。(2005.08.09 11:24)
[主持人]:网友“雪夜的情怀”问道:“一些专家说,进口粮食就是进口土地,此话对吗?”
[嘉宾徐小青]:这没有错。种一公斤小麦要一吨水,种一公斤水稻要三吨水,农业用水在社会用水当中是一个大户。我国是土地资源、水资源都短缺的国家。比如进口一些小麦、一些玉米,当然好。但现在有没有可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都从国外进口?我们现在不如不种粮食,不如去进口可能更好,但是实际上能不能做到、有没有这种可能?国际市场粮价很高,如果我们全靠进口,一买价格就上去了。
[主持人]:网友“英岗岭”问道:“从布朗1995年提出,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后,中国究竟缺不缺粮?或者说会不会出现粮荒,一直为人们所争论不休。而且在2002年,有领导人宣称负责任地说,几年大灾中国也不会缺粮,是这样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嘉宾徐小青]:布朗先生提出的是一个很著名的结论,主要还是立足于我们自己本国的资源来养活自己,这是一个基点。第二,从1994年到2005年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通过储备、贸易等方式保障粮食安全。从实际生产和消费情况看,我们基本能够解决看得见的时间段的粮食问题。但是从长远看,人口对资源的压力看,中国的粮食确实是一个基本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性办法应该说是靠科学技术,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靠消费结构的改变等。人口对资源的压力肯定是基本的问题,要完全靠国际进口,国际上总交易量只是我们国家一年总效益量的40%,我们一年消费粮食4.9亿吨,国际上才2亿多吨。我们通过生产,靠一些合理的储备制度,合理的利用国际市场、利用贸易的手段来保障粮食的安全,应该是这样一个思路。
[主持人]:网友“lxlpe”问道:“徐研究员您好!我是一个在深圳打了8年工的农民,工资和深圳的平均工资差不多,买不起房,也没有医保社保,等岁数太大了,没有工厂要了就得回农村。但农村现在的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也就是说我回去后无田可种,请问徐研究员国家会不会管我们这样的打工者?”
[嘉宾徐小青]:网友提的问题很好,农民工现在叫“流动就业”。虽然在城里打工,但是还没有在城里扎下根来。为什么他需要在农村保留地,不能失去承包的土地,也不能失去他的宅基地。这样,他才有一种保障,现在社会上还不能够为流动打工按者提供失业的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的保障等条件。这种情况下,保留土地的重要性非常的明显。制度性的建设是一个过程,会慢慢的解决,像社会保障问题、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主持人]:您能否预计一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从城市延续到农村?
[嘉宾徐小青]: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是2200万,农村一些比较富裕的地区,很低的保障大概有500万,这对13亿人口的中国,中低收入层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我个人非常的期望能在2020年时,五年、十年,能够慢慢扩大保障的基数和面积。要说给每一个需要保障的国民都提供保障,路还很长。
[主持人]:网友“xinhua00000”问道:“如果说农民是金字塔的最底层,请问这个金字塔能倒过来吗?另外,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农民成为富裕阶层的情况吗?”
[嘉宾徐小青]:社会的构成总是一个金字塔。从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思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来看,农民的状况应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建设,二元结构逐渐的消融中逐步实现。我们过去老说应该给农民国民待遇。这种状况会随着改革发展的进程,随着二元结构逐渐的消融,起码要缩小、减少,使这个层面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我们举一些极端的例子,在一些工业化的国家,美国农民不到2%;日本农民在5%到7%。他们国家的目标就是要让农民的收入超过全体国民平均的水平。欧洲农民的数字在10%,农民也是很富裕的。现在我们国家,按照最新的统计数字农民占到69%左右,有七亿多将近八亿农民,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合理的制度都是不能少的。
[主持人]:徐部长从今天的谈话过程中,今年的粮价将会呈现什么形势?三农问题将会怎样解决?就您的理解,我国政府将会如何面对这两个问题。
[嘉宾徐小青]:今年的粮价刚才谈了不少,从8月份的市场实际价格看,中央出台的保护价格、收购政策已经在发生作用了。政府要托市,不能让种粮农民的收入有大幅度的下降,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估计今年夏粮将增加5.1%,早稻也有望和去年持平,秋粮要看灾后的统计。我认为到目前看得见的这段时间,市场价格应该能稳定。但是要说太长的时间,恐怕还要观察、分析和研究,还要继续实施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政策。虽然是由市场来起决定性因素,但是政府的支持政策、宏观调控的措施也要发挥作用,用这种办法来体现对种粮农民收入的支持、对粮食主产区发展建设的支持。
三农问题更是一个基本的全面的长期的问题。最近几年,大家都可以看到,全社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农民的负担问题、就业问题、土地问题等等。在访谈过程我中也谈到,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国家从认识上已经看到,不统筹城乡发展,不打破二元结构,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目标去做,可能城乡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地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明显。这些都是来源于我们国家实际的非常到位的认识。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去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主动消除不管是由发展阶段水平决定的一些因素,还是过去由于制度性的问题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如果我们朝这个方向走,我想三农问题会得到逐步的改善和解决。
[主持人]:今天访谈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也谢谢嘉宾。
[嘉宾徐小青]:谢谢新华网,也谢谢各位网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