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增长和对外开放中涉及的几个热点问题

我国工业增长和对外开放中涉及的几个热点问题

2008年3月3日

吕政简介:吕政所长,是社科院工经所的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管理》杂志主编,兼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渝开发促进会副会长。20多年来,在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发表了一系列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下面,有请吕政所长为我们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吕政: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题目是企业生产基因调整的变化与工业增长。想讲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2007年中国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和08年的展望;第二个是结构调整的问题;第三个是工业企业调整变化的问题;第四个是人员的问题;第五个是工业企业收入分配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2007年中国工业经济的特点,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中国工业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2007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的速度是8.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点,出现了过热的苗头。所以有人认为是不是这次雪灾之后宏观调控的方向或者力度是否有一些变化,我们认为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不能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速度,要有所缓解。我们认为环境以及市场需求都很难持续这样的高增长,这是增长的速度问题。

从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增长,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增长速度是13.8%,私人企业增加值是16.5%,股份制是20.4%,外商及港澳台商增长速度是17.3%。总的来看,国有企业增长速度是相对比较平缓一些的,私人及股份制企业增长速度明显偏快。另外,从增长的结构来看,1998年以来中国的重化工业增长速度一直在18%左右,轻工业下游产业一直在13%--14%,重化工业增长平均比轻纺工业增长快4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长特点在目前中国工业增加值构成中,重化工业占70%,而轻工业只占30%。这说明中国目前整个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或者说以重化工业增长明显加快的发展阶段。

如果按地区来看,凡是上游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比如说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河南,这些重化工业比较集中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以及辽宁、吉林、山东、河北这些上游企业比重比较多,所以明显快于其它地区,像珠三角、长三角低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无论是投资还是增长率增长速度都有下滑的趋势。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目前的市场需求基本上是稳定增长,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8.6%,而且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达到了65550亿,同比增长了21.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是3.8个百分点,工业品的产销率是97.9%,也就是说最近这几年整个工业产销率基本上是稳定在98%左右,是比较正常的,严重的库存积压的状况不是很明显。

第三关于价格。从2007年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应该概括为价格温和的上涨,其中生活资料价格上升了4.8%,但是采掘价格上涨了15.1%,上涨的幅度比年初加快了10.4个百分点,很显然这种涨幅过高。而今年1月份、2月份同比上年增长了15%左右,也就是说上游的采掘工业价格以及原料工业价格明显上涨。而加工工业价格去年只上涨了2.4%,这明显低于了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它的必然结果是对下游产品价格上升的压力继续加大。

2008年又出现了新一轮明显上涨的格局。在春节前后雪灾的过程中,煤炭的价格继续上涨,原油价格最近又突破了100美元一桶,铁矿石的价格,澳大利亚、巴西这些出口铁矿石的国家又打算在原来提高70%的基础上再增长65%的价格。这就看说中国上游投入品价格的上涨,造成中国制造业的压力会特别大。

第四个是企业的利润情况。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是22951亿,同比增长了36.7%,比2006年同期加快了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的收入增长了9.1%,亏损下降了17.3%。这个基础是什么?它的基础首先是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那么,超没超过企业的增长呢?去年规模以上的利润增长了35%,我们的财政收入超过了25%,也就是说目前财政收入的整体状况是合理的,没有出现财政多拿的状况,而之所以税收对企业监管的力度显著加强,像逃税、偷税、漏税,说明了尤其是税控机这种技术和网络信息系统的改进,和过去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利润的情况。但是这种利润的情况发生的非常不均匀,利润继续向上游行业和垄断行业集中,以石油、天然气开采、钢铁为主,交通运输、制造、电器、机械、有色金属冶炼、煤炭开采等10个行业的利润,2007年前11个月达到了14879亿,达到了规模以上利润64%,也就是说这些行业的利润就占了全部工业39个大行业利润的将近2/3,也就是说这个利润分布非常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游采掘和原材料工业,而且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使他们的利润在整个工业利润的比重中会继续上升。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占整个工业总额的14.6%,是目前工业利润第一贡献大户。钢铁工业占了7.5%,电力和热水供应占7.2%  ,这几个加在一起就超过了30%。所以利润分布非常不均衡,我们可以看到在垄断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的利润明显偏高。

2008年的工业增长速度会不会出现下降?这次雪灾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有没有影响?我想这次雪灾影响仍然是局部的,2008年的总体工业增长速度,我们认为2008年从上一年的18.5%如果能够调整到15%左右,应当说下降增速降3个百分点是比较合理的。所以,我们认为宏观调控政策会有所松动,但绝对不会因为雪灾而重新放松对贷款的控制,因为现在还面临着一个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出口速度放缓和市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压力,所以我们认为2008年经济增长会继续保持上涨的格局,但会有所回落。

第二个我们要举办奥运会,过去韩国、日本的记者老跟我们说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会下降,我们觉得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微不足道,除非在北京、在青岛奥运会感觉到在拉动他们的经济增长,其他的城市不会有明显的变化。500亿的投资相当于中国固定资产总规模多大的比重呢?去年已经达到了13万亿,500亿相当于13万亿的千分之三点八,所以说不到百分之一的比重,不会影响到5.5%的经济增长作用,中国不是韩国、不是日本,所以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在办奥运。

另外一个问题,关于结构调整。我想讲这样几点意见和目前的结构调整进展情况。第一,国家发改委对调整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淘汰制。这种淘汰制首先是要关闭高耗能、污染严重的资源性企业,关闭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落后“生产林”,特别是像钢铁、有色金属、小的化肥、小的发电厂等类似的行业关闭行动应该继续下去。到去年“十一五”末累计关停淘汰落后的炼铁能力是30万吨,关停小的发电机组是13380亿千瓦,另外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能力是3千万吨,预计占全年淘汰50万吨的60%。拆除落后的水泥生产线1000万吨。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电的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加7000万千瓦,比全欧盟15个国家的装机容量还要多2000万千瓦。因此在煤炭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必须要继续关小火电,发展30万和超临界的大型的火力发电。这是关于结构调整的第一个目标是淘汰。

第二个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应该这样看,节能的目标基本上能够实现,但是减排的目标很难实现。因为GDP在增长,能源消耗的总量低于GDP的增长,每单位消耗的能源是下降的。但是,因为在能源总量的消耗在增长、技术进步不明显的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量并没有同步下降。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对节能的关注,同时更要关注对减排放污染物。特别是2007年6月无锡太湖的蓝藻事件,这个事件并不是局部性的,但它爆发是局部性的,即使是单个企业的排污达到了指标,总体上的指标仍然达不到,主要是由于这个地区的经济体过密,导致太湖周边的小厂污染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虽然单个企业环保局通过了审查,但是因企业密度太大,所以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单个企业继续提高排污标准,另外也要降低这个地区的经济密度,或者说提高这个地区的产业升级来解决节能减排问题。通过太湖蓝藻事件,得出个结论。就是企业应当承担治污的成本,不能私人化,私人承担的成本不能社会化,也就是说必须严格按照谁排污、谁治理、谁出钱的治理思路进行。

第三个关于调整出口退税问题,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取消退税。去年调整了253项出口退税原则,基本上被取消,另外贸易出口税率进一步下降,这样必然会对这些企业的出口构成新的压力。这种调整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推进结构升级是必要的;第二,是国际市场的贸易摩擦。因为在国际经济交换中必须要考虑到双方的利益,不能你一心想扩大出口,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主动的措施,当然必然会对我们沿海地区,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一些产品出口要增加出口税。

结构调整的第四个问题是生产结构化问题。就是说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生产要素向那些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集中。像日本、美国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70%,而中国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加在一起创造了GDP占中国GDP总量的60%,这跟美国、日本还是基本上接近的。从宏观上来看,利用最小的面积实现了最大的产出结果。但另一方面,这次南方雪灾又暴露了这样一个问题,沿海的经济过密,有2500万到3000万人,包括打工者和孩子在珠三角,他们又不可能成为当地真正的常住人口,这样才会有短期内人口大流动、大搬家,这是中国特有的情况,这跟区域经济交织在一起才会造成广州火车站这样非常混乱的情况,几十万、上百万人滞留在广州火车站,才会有京珠高速公路以及铁路旅客的积压。比如说黑龙江年年下大雪没有这样的情况,五十、六十年代也没有这样严重。所以说通过这次南方雪灾必须要考虑,要推进经济发展和地区的产业升级,改变外来劳动力以及沿海打工者都集中哪里打工的状况。另外能不能使他们变成当地的常住人口,而不要每到过年时都回家,就是说改变人口的分布结构。再一个就是推进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向输出劳动力密集大省转移。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