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午:危机的绑架与反绑架(2)

陈和午:危机的绑架与反绑架(2)

一是政府投资效率的低下。借着4万亿的东风,地方政府把投资建设摊子大肆铺开,一些原来要被毙掉的项目死灰复燃、仓促上马,其中还暗藏着不少质量安全隐患和贪污腐败等现象,这种大干快上的局面再次降低了政府投资效率,只顾砸钱、不用担忧投资回报的买卖说到底是“花钱计划”,也完全混淆了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的边界,靠效率低下的政府项目来拉动GDP注定只能是短暂的光鲜。

二是流动性泛滥并推升通胀。4万亿出炉,银行信贷大放水,当年近10万亿的天量新增贷款让市场流动性急剧扩张,但从银行系统出来的不少钱并没有真正进入实业,有些钱仅仅是从企业到银行的空转,根本没有投在该投的领域,也就无法对实体经济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然而,货币老虎出笼,房价再次发飙,通胀风险迅速攀升,所谓“管理通胀预期”横空出世,保增长与控通胀来回摇摆。2010年和2011年的CPI连续两年超过年初目标。

三是新一轮国进民退凶猛。4万亿之下,地方政府和垄断国企是最大的赢家,不管是投资项目的获取,还是土地、信贷的流入囊中。实际上,铁路、钢铁、汽车、航空等领域,垄断国企投资圈地更加旺盛,甚至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目前也有点“近水楼台先得月”,许多民间资本难以分享“大饼”,且在一些行业中还遭遇被强行挤出,“新36条”仍只是看起来很美。此外,在新一轮国进民退凶猛的背后,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更加突出。

4万亿的负面效果显而易见,很大程度上又反绑架着中国经济的转型,难道在“十二五”调结构主基调下中国经济还要再来一次“4万亿”2.0版?难道要让GDP再短暂的亢奋一次?难道要让房价和通胀继续肆虐?显然是不能的。首先,目前中国经济尽管减速,但并未失速,出口仍然正增长,5月份进出口规模还双双创月度新高,欧美经济并没那么可怕;一季度投资和消费对GDP的贡献更是达到8.9%,若考虑到7.5%的GDP目标,实际上保八不保八意义不大,经济减速换挡对调结构是好事,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产业转移东风下不会再现倒闭潮。其次,原来4万亿“砸钱”的后果制造了巨额的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许多地方政府都在透支运转,这部分债务如何消化尚且未知,目前只能依靠“借新还旧”或贷款展期的方式处理,再来一次新的刺激计划只能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也不会再有同样的效果。因此,必须要防止危机对政策的绑架,不能出台如此饮鸩止渴式的政策。

稳增长出路

中国经济放缓步伐,“4万亿”2.0版又不能露面,稳增长怎么办?其实,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中国经济“硬着陆”之虞几乎是不存在的,官方的最新态度也表明了这一点。商务部部长陈德铭6月4日在俄罗斯喀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期间表示,中国经济调整的方向和目标正确,尽管目前增速放缓,但在正常范围和预期调整的目标之内。要稳增长,除了政府投资刺激计划之外,中国经济实际上还有不少牌可以打,关键是如何看待稳增长和政府是否有破釜沉舟的改革之勇,在此基础上才能让牌打得好,才能不被减速浮云遮望眼。

“十二五”规划定调了7%的GDP增长目标,今年经济目标下调至7.5%也是为了与 “十二五”规划接轨。但过去跑了30多年高速路的中国经济,能否让政府领导人习惯低速跑道是个难题。毕竟,中国经济过去一直是“保八”的,如果一下跌破这个数值,背后的担忧情绪是少不了的,何况今年还是“换届”的政治年。据说,GDP确保年均增长8%是留洋归国经济学家们测算得出的一个结论,并被政府采纳。

但这个命题本身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所谓经济“保八”不成就会造成大批人员下岗,企业减员裁员带来社会不稳定的判断也就只能是凭想象了。中国经济调低增速,真的那么可怕?恐怕未必。与中国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今年一季度经济都跌破6%至10年低位,除调降了一次息,也并未采取强大的财政“火力”刺激经济,印度“十二五”规划的GDP增速目标也从原来的9.5%~10%下调至现今的8%,经济降速并非全是坏事。中国经济要保持多高的增速才算“稳”,这个并无标准答案,但未来习惯在8%以下增长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经济低增长不可怕,可怕的是低效率的增长。

而低效率的增长又与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和改革滞后密不可分。中国经济结构有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有学者在研究中国结构性问题时发现,通过中国和美国的资源配置比较,中国资源配置导致经济效率比美国低50%。但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调结构喊了不是一回两回,结构调来调去,发展方式转来转去,最后发现政府投资依然在主导,出口导向路径依然未有根本变化,消费内需依然难以启动,搞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依然还是地方政府最钟情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经济的深度改革难以推进,各种强势利益集团的链网式格局严重阻碍了改革进程。中国经济要避免陷入“减速+转型”的困境,唯有改革才有正道。

如此,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稳增长而言,大规模政府投资刺激并非唯一出路,这种短视政策还是慎用为妙。在切实加快改革的大帽子下,一是要真正激活民间资本,让民间投资成为提振中国经济的主角。近期铁道部、卫生部、交通部、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密集出台向民间资本开放的操作细则,但能否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仍是个问题。正如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所言,地方各级政府对民资开放既要“开门”也要“设座”,给进去后的民间资本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是要真正为企业减税降负,助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释压前行。近年来,结构性减税屡屡被提及,越来越多的部委加入到降税减负的行列中来,但是“头税轻、二税重、三费无底洞”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在今年财政减收的态势下,前几个月非税收入却逆势大幅增长,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与减税降负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三是要真正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以助力消费内需扩大。消费内需真正扩大才能让中国经济步入良性循环,但扩内需面临着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瓶颈。经济增长蛋糕不向老百姓倾斜,拉动内需只能是空谈,稳增长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