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闪:苏联时期误判国情的历史教训(3)

马龙闪:苏联时期误判国情的历史教训(3)

第四,国情教育十分重要,应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下大力气,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来做。国情教育是一项基本教育,恐怕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只有做到心里对国情有数,才能搞好其他各方面的方针政策。不仅各级主要领导要弄得十分明白,就是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也应对此有一个深刻认识。必须看到,认识国情是一个需要通过长期教育、学习来解决的问题。重要的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入脑,变成实际的政策行动,不是说几句口头上的“官话”就行的。个别或少数人认识、领悟了的国情,也未必为多数人所领悟;知识精英群体认识到了的国情,也未必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理念上认识到了的,也未必变成实际行动。所以,对国情的认识,有关国情的教育,应当是一项长期而不间断的、坚持不懈的工作。

三、准确认识国情、把握现代化进程的现实意义

准确把握国情,正确认识现代化进程,对我国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0年来我们改革取得了举世震惊的辉煌成就和巨大进步,但是,对这辉煌成就、巨大进步所掩盖下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予以缜密分析和深刻认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人们常说的“跨越式发展”,实际上也就是“赶超型的现代化道路”。这种发展道路在创造我国巨大辉煌的同时,还包含了哪些矛盾,哪些不平衡,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分析的。有些同志说得对,我们用10年、20年就赶过了西方国家用100年甚至几百年才走过的道路,这是的的确确的,值得我们引以自豪。但也应看到,西方一些国家100年或几百年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属于“自然历史发展型”的道路。这种发展,在各个方面、各种领域、各种经济机制、各种政治结构、各种社会结构,方方面面都经过了上百、几百年的不断调整和“磨合”,它们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内部以及相互之间,有一套相协调的运行机制,运行起来比较而言是平衡和平稳的。而我们的“赶超型”发展,就像速成学校一样,有“赶”的成分在;要“赶”,就是要抓主要科目,放次要课程,这同普通循序渐进的常规学校相比,就有我们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弱点:我国实际上是一个后发追赶型国家,一是“追赶”,二是“后发”。这两个特点决定我们国家一不能松懈停步,要坚持改革,坚持发展;二不能忘记是“后发”:是落后而追赶式的发展。前一个特点要求改革要深化,发展要保证质量,要节省、能持续;后一个特应点使我们了解各方面的发展还不稳固、不定型,因此,发展步子要沉稳、审慎,要再巩固、再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前进。

我国目前多发的社会矛盾,不仅是世界各国共有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所致,同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后发追赶”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不平衡。除了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精神文化创新跟不上,也就是制度和文化现代化需加倍努力以外,仅就经济社会领域而言,也有诸多不平衡和矛盾存在。除存在收入差距,医改、教育、社会保险及各种法制不完善等问题之外,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个重大问题。此外,政治设施与社会经济机制之间,各种机制设施内部,还有种种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有许多问题还仅仅停留在理念认识的层面,还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体系。所有这一切,都与“后发追赶”发展带来的问题息息相关。

目前,深入学习、切实领会“七一”讲话有关三个“没有变”的论断,十分重要,应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国情,防止盲目误判,忘乎所以。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曾有过多次国情问题的争论。几乎每一次争论都有人以中国特殊论抵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出现的这一争论,虽稍有不同于过去的特点,但以类似过去的“特殊论”阻挡现代化深入发展的倾向,亦显现出来。我们对此应当加以注意和警惕,遵循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指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沿着继续深化改革的道路,坚定不移把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