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亨利:关于大学的概念

约翰•亨利:关于大学的概念

约翰·亨利(1801-1890),英国著名教育家,1854年英国教廷在都柏林成立天主教大学,约翰·亨利作为校长发表了一系列的演讲,本文选取了其中两篇。

各位先生,我向你们声明,如果有两种大学,一种是所谓的大学,它不提供住宿,不督察学习,对修满许多课程考试及格的任何人都授予学位。还有一种大学则既无教授亦无考试,只是把一定人数的年轻人如今在一起过三四年,之后把他们送出学校,像人们所说牛津大学近60年来所做的那样。如果要我在这两种大学中选择,问我这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更有利于知识的训练——我并不从道德的角度说哪一种更好,因为显而易见地强制性的学习必定好而懒散而极有害——如果我必须断定这两条道路中哪 条在训练、塑造、启发人的头脑方面更为成功,哪种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更适合现实的任务,训练出更好的公职人员,产生出通晓世情的人和名传后世的人,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那无教授亦不考试的学校,它优于那种强求学生熟悉天底下每一门科学的学校……

……当一大群年轻人,具有青年所有的敏锐、心胸开阔、富于同情心、善于观察等等特点,来到一起,自由密切交往时,即使没有人教育他们,他们也必定能互相演习;所有人的谈话,对每个人来说就是一系列的讲课,他们自己逐日学得新的概念和观点,簇新的思想以及判断事物与决定行动的各种不同原则。婴儿需要学会理解由他的感觉传递给他的信息,这就是他本分要做的事。他以为眼睛看见的一切事物都近在身旁,后来才了解到情况不尽如此。这样,他就从实际中得知他最早学到的那些基本知识的关系和用处,这是他生存必需的知识。我们在社会上的生存也需要有类似的教育,这种教育由一所大的学校或学院提供。它的作用在本身领域中可以公平地称之为开扩心胸。……姑勿论它的标准与原则为何,是真是伪,这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至少它有培养才智的意图,承认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那些零星、繁琐的细节。这是有意义的教育,也能做出某种有意义的事来。一批最卖力气的教师在没有相互的同情与了解,没有思想的交流情况下,绝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成绩,一批没有意见敢于发表、没有共同原则,只是教导提问的主考官也同样达不到上述目的。那些被教被问的青年不认识主考官,他们彼此也不相识,他们的主考官只在冷冰冰的教室里或在盛大的周年纪念日上向他们教授或询问一大堆种类不同、相互间并无哲理联系的题目,每星期三次或一年三次或三年一次。

……

……受到初步的基础教育之后,对于愿意独立思考的人来说,在图书馆里随意涉猎,顺手取下一本书来,兴之所至,深入钻研,这该有多大的好处啊!在田野中徜徉,和被放逐的王子一同欣赏“树木的说话和溪中流水的大好文章!”这该是多么健康有益啊~……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