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禁酒”风暴:遏制农村摆酒敛财

湖北鹤峰“禁酒”风暴:遏制农村摆酒敛财

核心提示:隔三岔五收到请柬,邀你去吃酒,不去吧于礼不合,去吧又要送礼金。湖北鹤峰曾是一个酒文化浓厚得让人惊奇的地方。去年底,当地掀起一场“禁酒”风暴,还被引入村规民约,遏制住了农村整酒风。

有人盖三层楼,从打地基开始就整酒,盖好一层整一次,用礼金再盖下一层;有人为了整酒,提前一两年就过60岁生日,到了60岁再过一次;有人家里没什么事,也可以整酒,名曰“无事酒”。——湖北鹤峰曾是一个酒文化浓厚得让人惊奇的地方。去年底,当地掀起一场“禁酒”风暴,禁酒令不但用于官场,还被引入村规民约,借助村民自治力量,遏制住了农村整酒风。

隔三岔五收到请柬,邀你去吃酒,不去吧于礼不合,去吧又要送礼金。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办?

湖北鹤峰县太平乡奇峰关村贫困户向国孝,就曾常常遭遇这样的烦恼。

7月28日,穿着一身破旧衣服的向国孝,拿出一堆“牌子”,一股脑儿摊在桌上。

“你看看,这都是赶人情留下的”,他指着“牌子”,无奈地摇头。“牌子”是当地请人吃酒发的请柬。

在鹤峰,摆酒席被称为整酒。整酒风出现在1980年代中后期,近十年来更异化成敛财捷径,“整酒的纯利润在50%以上”。当地民众不堪其扰。

去年年底,鹤峰掀起一场“禁酒”风暴,目前基本肃清借整酒敛财的恶习。

整酒怪象:生个猪崽都摆酒席

这些年来,向国孝攒了好几百张“牌子”。

怎么有那么多酒席可整?

记者在鹤峰多个村庄走访,村民们讲述了一些离奇的整酒理由。

家里两位老人过生日,老人有4个孩子,每个孩子轮流将父母接到家中整酒,两位老人过一次生日,一共要整8次酒。

而有的村民为了整酒,提前一两年就过60岁生日,等到了60岁再过一次。

除了婚丧嫁娶,生日、升学,整酒名目也越来越多,鹤峰县的调查报告称,找事整酒的歪风越刮越猛,陷入怪圈,进入恶性循环,早已超出人情范围。

有村民家里盖三层房子,从打地基开始就整酒,每盖好一层又要整一次酒,然后用礼金再盖下一层。

有人称在外买了新房整酒,但吃酒的人连新房在哪都不知道,“很多根本就没买”。还有人开了一家小店,以开业的名义整酒,第二天店子就关门了。

鹤峰整酒风盛行,媒体也有过报道。有报道称,当地生个猪崽都要整酒。如果实在想不出理由,有人干脆就整“无事酒”。

村民们也是疲于应付。奇峰关村有312户村民,全村一年要整酒150余次,平均每两三天就有一户人家整酒。

最头疼的是礼金。在当地农村,关系一般的人,要送50元到100元礼金,关系稍微密切的就要200元到400元。

位于湖北偏远山区的鹤峰,集老少边穷于一体,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833元。

而据鹤峰县一个调研组提供的数据,当地在送礼方面的开支,农村人均为3400元,城市人均3700元。

鹤峰县社保局一位工作人员称,自己是公务员,丈夫也在县检察院工作,即便如此,他们家也经常要借钱吃酒,发了工资再还。

有人突击整酒,政府提前掀起“禁酒”风暴

“狠刹整酒歪风”,成为杨安文去年10月任鹤峰县委书记后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一大难题。

杨安文表示,他在当地工作多年,深知“整酒风”已成一项陋习,甚至严重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

“有次下乡,碰到一对老人挑东西出去,问他们去哪,老人说村里整酒太厉害,亏得很,要搬到打工的儿子家去住。”

2011年11月,关于刹住整酒风的方案在鹤峰县两会上征求意见,计划于2012年1月1日施行。

得到消息,一些人突击摆酒。

杨安文听到群众的反映是:“一个月有七八十户要整酒,你们治理比不治还严重”。

为了不让歪风刮起来,鹤峰县决定提前行动。2011年12月20日,鹤峰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关于狠刹违规整酒风的紧急通知》。文件规定,除婚丧嫁娶以外,其他一切整酒行为均视为违规整酒;通知下发之日起,全县范围内干部群众一律不得违规整酒,对党政干部操办婚丧嫁娶事宜一律实行报告和分级审批制度。

随之而行的,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强力推动:在全县范围内明察暗访,接受群众投诉,对党员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单位干部职工进行纪律追究和治庸问责。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较易治理。2011年,在2名官员被处理后,“整酒风”在鹤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迅速被刹住。

“禁酒”写入村规民约,让村民自己管自己

“禁酒”的难点在农村。

整酒风作为民间习俗,公权力并无法律依据可以直接干预。

据了解,湖南岳阳、衡阳、常德等地也曾治“酒”,但在农村较难执行。

对此,鹤峰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上级政府引导,党员干部示范,以制订“村规民约”的方式对违规整酒的村民进行引导和约束。

奇峰关村是鹤峰县治理整酒的第一个试点村,在征询村民意见时,向国孝第一个赞成。

64岁的向国孝说,他们家年收入不过5000元,但吃酒就要花去三四千。去年年底,他帮别人收割烟叶,在地里忙了3个多月,挣到4000块钱,但当时他接到的“牌子”就有50多个。

“要不禁掉,我辛苦一个冬天4000元就没有了啊,赶快禁。”

太平乡党委书记田正茂认为,必须靠村民自己的力量来“禁酒”,“因为他们自己都有这个意向,只是惯性让他们无法停止”。

当时,正值奇峰关村、支两委换届,田正茂等人建议村干部修改村规民约,加入禁止人情酒的内容。乡里还起草了新的村规民约范本,然后推行到各村。

记者见到包括奇峰关村在内的多份村规民约,都有专章谈到“酒席管理”,主要内容是:村民只许操办婚嫁、丧葬两种酒席,除丧事外办酒需向村里报批。如果违规办酒,村里将对操办人以及服务人员处以50元到500元不等的罚款,款项将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据了解,在奇峰关村村民代表大会上,本有禁酒意愿的村民们大多支持这一修改。

但村支书陈功谦说,当时也有20%的人不赞成,“是村里六七十户正在准备突击整酒的,希望把本钱捞回来,等自家整完酒了再实行。”

整酒被制止,有人去村干部家“讨人情债”

奇峰关村村民张传义,就希望摆上一场酒,先把本钱捞回来再说。

他认为自己深受整酒之害,“十几年来我们家都没整过酒,送出去的人情起码十几万元”。

去年12月,张传义过60岁生日,家里又乔迁新居,他们家打算把两大喜事放在一起整场酒,也能收些钱回来。

张传义发请柬请了300多户,据他估计,至少能收回十七八万元。

但在当时,“禁酒”风暴已经来临,村规民约已经修改,并且立即实行。

村干部劝说张传义放弃整酒。

“跟着你们要亏死。”张传义的妻子余水秀和村干部吵起架来。她把在村里当干部的两个侄儿骂了一顿,可整酒依然被制止。乡镇干部帮忙把已经置办的物品退货、转货,退不掉的由乡里出钱补贴。

对于坚持要整酒的,村干部们也决定“霸蛮”一点。

狠刹整酒风实施的前两周内,奇峰关村有4户村民坚持要整酒。

“没办法,只能在屋两边两头堵,把去喝酒的都劝回去。”陈功谦说。

田正茂称,本来村民就不想去,只是碍于面子不好说出来,有村干部一劝说,他们也有了台阶下,大多数村民是一劝就走。

“整酒的人出来跟村干部争论,村干部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劝人’。”

最后,坚持要整酒的人家,本来准备了四五十桌,最后只去了三四桌亲属。

在用“霸蛮手段”之后,其他村民一看,整酒确实不行了,也纷纷放弃。

奇峰关村整酒被制止的村民,转而到陈功谦家“讨人情债”,想要回以前送的礼。

陈功谦的回应是,把过去收的人情钱多加一点后还回。

“本来以为他们找我讨人情,是为了泄愤,没想到有的还去其他农户家讨人情,这说明,整酒的目的是为了金钱”,陈功谦说。

据太平乡统计,该乡18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劝退违规整酒613次,劝退违规吃酒近2000人次,处理违规整酒4次。

太平乡的村规民约模式迅速推广至全县农村。记者在鹤峰多个乡镇走访发现,整酒风确已得到很好的遏制。

争议也不是没有。据了解,一些村干部为刹住整酒风,用过停水手段。

鹤峰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易继刚表示,这确实存在过,但仅为个别情况,大多数还是采取劝说。

整酒少了,钱攒得住了,有人跑去台湾旅游

据陈功谦统计,“禁酒”7个多月来,全村仅按规定整过8场酒席,而在往年,至少已整了150场以上。

虽然去年被“禁酒”时很不乐意,但时间长了,余水秀还是想开了。

她说,就算收了礼,以后也要还,何况现在礼金不断上升,还礼要拿出更多。

“即使上次能收十几万回来,但是除掉成本也只能赚一半,不到几年就会再送出去。”余水秀说,“何况人家一年整三四次,我们搞不赢。”

对村民来说,现在不整酒了,手里的钱也攒了起来。

前不久,全村十多名老人自己组团去台湾旅游了一趟,张传义也去了。

“一年吃酒的钱可以去台湾玩几次了。”余水秀说。

当然,“整酒风”也没那么痛痛快快消失。这半年多来,鹤峰县的整酒也出现过反弹和变异。

一些整酒“化整为零”,改成好几天整,又搞起了“地下战”,不发“牌子”,只发短信或口头带信,变相违规整酒收人情。很多不愿被整酒的村民,就向有关部门举报。

易继刚称,“禁酒”后,他共接到50多起投诉,曾有村民拿着几天内接到的40多个“牌子”,到他办公室诉苦。

不久前,鹤峰县下发“县治庸问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狠刹整酒风回头看的督办”的文件,以此遏制变相整酒的势头。

今年4月8日,太平乡龙潭村党支部发布通报:“村民覃某某,整小孩满月酒,实属整无事酒席,对覃某某做出处罚500元”。这也是迄今为止鹤峰对整酒做出的最近一起处罚。

鹤峰县用行政力量干预民间整酒,也曾引起争议。

有专家称,不必依靠行政力量插手民间移风易俗,老百姓吃不起酒自然就会停掉。

杨安文认为这样可能性不大,“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现实情况下,很多老百姓借钱都要去吃酒”。

“这已不是一种正常的民俗民风,这个传统已经变味了。”他坚持认为,鹤峰的“禁酒”风暴,能将全县老百姓从“人情酒”的泥沼中拉出来。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和中教授认为,党委、政府对内部机关的行为从行政角度进行规范无可厚非,对民间变味的移风易俗,则要多通过正面引导。

他认为,鹤峰县通过行政引导,将“禁酒”引入农村村规民约,借用村民自治的力量来遏制整酒风,也是一个办法。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