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纪一样情

两个世纪一样情

大家好!我叫尉红英,来自北京市委讲师团。我家住在司马台长城脚下,几辈子都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山里有位邓玉芬妈妈,家里养了7个儿子,一家人的日子全靠丈夫扛长活,家里穷得经常揭不开锅。眼瞅着一家人快要活不下去的时候,山里来八路了,住在村里帮着搞土改,这一家子终于吃上饭了。后来,邓妈妈打听到这些人不仅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能像修司马台的戚继光一样打鬼子,知道了这只队伍的头头儿叫“共产党”。打这儿以后啊,邓妈妈家就成了八路军的“堡垒户”了。

一天晚上,邓妈妈两口子商量:“他爹,这共产党的队伍真好啊,你就带着咱4个儿子跟着他们打鬼子去吧!”那时候,邓妈妈的小四儿才13岁,八路军说啥也不肯收,这下儿可把邓妈妈急坏了,好说歹说的,总算把这爷儿5个一块儿送上了抗日前线。

到了1942年,北平的日本鬼子疯狂地向密云山区扫荡。八路军要转移了,一些伤病员留在了邓妈妈家。

那天后半晌儿,乡亲们正要烧火做饭呢,日本鬼子突然开进了山里。村干部迅速组织群众转移,邓妈妈带着伤员、扯着几个儿子跟乡亲们一起躲进了山洞。

山洞里又阴又冷,本来就生着病的小七儿经过这么一折腾,浑身烧得跟火炭似的,哭着闹着要回家。耳听着鬼子的皮靴声越来越重,情急之下,邓妈妈从棉袄里扯下了一把棉花套子,一狠心塞进了小七儿的嘴里,孩子拼了命地又蹬又踹,可邓妈妈却使尽全身的劲儿把孩子紧紧地捂在了怀里。邓妈妈心里煎熬着:小七儿啊!你一定要挺住哇,这要是被鬼子听见了,八路军伤员和乡亲们可就全完了……

不知过了多久,鬼子走远了,邓妈妈赶紧把棉花套子掏出来,她一下儿惊呆了,这个连大名儿还没来得及取的孩子被憋得满脸青紫,浑身已经冰凉了……

1945年9月,当抗战胜利的喜讯传进山里时,邓妈妈也得知了爷儿5个为抗战牺牲的消息。那天,她默默地来到半山腰,垒起了5个坟头儿,摆上了香火和贡品,一个人呆呆地呆呆地守了好几天……

最后,坚强的邓妈妈心一横,把唯一的儿子小六儿也送上了部队,让他继续跟着共产党打天下。小六儿入伍一年后,在一次解放战役中也壮烈牺牲了。

1970年,79岁的邓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虽然她一辈子没有文化,在临终前也写不出“共产党”这三个字儿,但她在为革命献出了丈夫和7个儿子之后,走得却是那么地安详。

时间到了21世纪,我们山里又出了一位李连芝妈妈。2002年秋天,我被借调到密云县武装部负责征兵工作。一天上午,李妈妈领着唯一的儿子张虎前来报名。小伙子身板儿挺魁梧的,可就是说话特爱脸红。李妈妈抢过话茬儿说:“英子,这些年,咱山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国家还每月给咱老百姓发补贴,你说说儿子养这么大了不去当兵对得起咱国家吗?”

张虎被分配到湖南武警消防总队,儿子入伍后,李妈妈时不常儿地跟我通个电话,念叨念叨儿子在部队上进步的事儿。

大家还记得2003年11月3号湖南衡阳的那场大火吧?18岁的张虎和他的战友们像猛虎一样冲进大厦,在帮助了4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再次进去抢救财物的时候,大厦突然倒塌了,20名武警消防官兵全部淹没在了火海之中……

就在张虎的骨灰运回北京那一天,天空中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骨灰盒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李妈妈颤颤巍巍地接过儿子的骨灰,好像生怕惊醒他似的:“虎子,虎子!到家了,跟妈回家吧,啊……”。

几天后,密云县的几十名武警消防官兵一起来到李妈妈家,争着要给她当儿子。当县领导问她有什么要求时,李妈妈擦掉了脸上的泪水:“您就让我闺女去接她哥哥的班儿吧……”

绵绵燕山岭,巍巍司马台,挺拔不曲的红杉树,奔流不息的潮白河,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山里人的牺牲奉献,见证着普通百姓对党的一片深情,也将见证他们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