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薇:县处级干部工作倦怠的原因

贾海薇:县处级干部工作倦怠的原因

摘要:县处级党政干部工作倦怠主要表现在生理、情绪、认知、人际关系、行为等方面。这些倦怠不仅对干部自身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对国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党和政府组织的声誉和信誉都会产生重大危害。要从工作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深入分析干部工作倦怠的原因,才能找出相应的解决之策。

近年来,一些研究揭示了我国党政干部群体工作倦怠的严重性:《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超过50%的公务员工作倦怠,工作疏离、懈怠比企业员工更高,责任心、成就感则更低①。2008年,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显示:公务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普通百姓之下,主要是抑郁与工作倦怠②。有关学者对江西省委机关的调研显示:工作倦怠情况较为普遍,5.66%的干部产生过轻生的念头③。浙江省某心理门诊患者中公务员约占10%,以抑郁症和焦虑症为主④。有学者对辽宁省公务员的调查显示:工作倦怠普遍存在,高度倦怠感的占11.17%;中度的占53.10%⑤。媒体报道党政干部因工作倦怠而导致的失职、失德、腐败、自杀的案件数量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县处级干部因“职场天花板”境遇,在工作倦怠与职务犯罪方面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厅局级与科级群体,成为高“疯”群体。

由于县处级党政干部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事务与服务对象,工作强度高且持续化;他们要遵守高标准的党员规范与职业要求,但会受到现实中的种种利益诱惑,极易引发强烈的内心冲突而发生工作倦怠。县处级党政干部在整个国家政治与公共行政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联结点,其工作状态对于党的执政能力与政府的管理效能影响巨大。所以县处级党政干部工作倦怠的防治问题就成为当前党的组织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中的新课题,成为政府改革推进与行政能力增强中的新课题。我们通过对广东省县处级党政干部的广泛调查,发现了一些规律,认为:要加强运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机制,构建党政干部身心健康与工作效能的坚强防线,确保国家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建议以县处级党政干部为试点人群,选择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实验,所获经验很有向各级干部群体推广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工作倦怠的基本概念

1974年,弗洛登伯格(Freudenberger,H. J.)提出“倦怠”概念之后,马斯拉奇(Maslach,C.)等学者研究了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等,指出:这些专业助人工作,由于必须持续地投入大量身心精力服务他人,会使工作者出现疲乏压抑、身心衰竭的现象。马斯拉奇将这种因工作而产生的、长期身心透支状态的应激反应称为工作倦怠。工作倦怠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及人际关系,还会使个体对工作态度消极,绩效降低,影响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对职业生涯、组织声誉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马斯拉奇用“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无效感”三个维度评价工作倦怠:(1)“情感耗竭”反应了工作倦怠的压力维度,是核心维度,指“个体感到自己有效的身心资源过度透支,表现出没有活力与热情、精力不济、过度疲劳”,是工作倦怠最明显的个人应激表现。(2)“非人性化”反映了工作倦怠的人际交往维度,指“个体以一种冷漠或是极端逃避的态度去面对服务对象或工作情境,表现出易怒、消极、缺乏情感投入”,导致个体与上下级、同事、服务对象等之间的人际紧张及自身对工作的疏离。(3)“个人无效感”反映了工作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感到缺乏工作成就,自我能力体验和成就感体验均下降”,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投入与积极性⑥。

哈登(Harden,R. M.)认为:工作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工作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包括“应激”、“疲劳”与“个体防御性应对”三个过程⑦。加布瑞斯与艾克 (Gabris,G. T.,& Ihrke,D. M.)认为,工作倦怠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个体没有觉察到的情况下逐渐发展,一旦达到临界点,个体突然感觉到耗竭,且无法把这种破坏性的体验与任何特殊的应激事件联系起来⑧。

二、县处级党政干部工作倦怠的症状表现与危害

(一)县处级党政干部工作倦怠的症状表现

本项目组在有关部门指导下于2010年12月-2011年6月对广东省各级党政干部进行了工作与思想状态大调查⑨。此次调查主要访问了省委省政府与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市的直属机关与下属多个职能厅局,以及珠三角4个市、粤北粤东粤西各2个市县的党政干部,其中正副厅局级67人(年龄区间42—59岁),正副处级干部444人(年龄区间34—58岁),正副科级干部82人(年龄区间28—41岁),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1.3%、74.9%、13.8%,其中男性占82.5%、女性占17.5%。调查发现:相比于厅局级或科级,县处级党政干部工作倦怠情况显著,这与其他学者的近期研究结果形成呼应,例如,有人研究发现成都市县处级干部工作压力的承受力、工作热情度及工作成就感均显著低于厅局级干部,重度倦怠者中县处级干部占91.6%⑩,还有学者发现甘肃省厅局级干部心理素质显著高于县处级群体(11)。

我们的调查发现:县处级党政干部工作倦怠显著,表现出一系列综合症状:

1. 生理上:感觉持续疲乏、全身酸痛、免疫力下降,体能衰退,89.3%的人睡眠质量较差,64.1%的人常发性偏头痛,96.5%的人感觉工作耐力在降低,32.7%已经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被调查群体中,2010年度的体检生理健康率仅为3.7%。工作倦怠导致的这些生理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就会形成生理方面的亚健康与不健康,导致突发重疾或猝死。

2.情绪上:处于沮丧无助、压抑困惑的消极状态,情绪波动较大,缺乏工作胜任感、满意感与成就感,丧失工作热情。调查发现:73.4%县处级干部认为“工作压力根本无法宣泄”,27.9%的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胡思乱想”,44.6% 的人认为“自己的情绪状态不够稳定”。工作倦怠导致的这些情绪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形成心理方面的亚健康与不健康,或是情绪失控而非理性爆发,或是过度抑郁焦虑而自杀。

3.认知上:处于心智耗竭状态,自我概念混乱,失去工作理想,面对职业道德与世俗利益冲突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在工作付出与回报之间患得患失,逐步形成歪曲的价值观、颠倒的利益观和畸形的权力观。40.1%的县处级党政干部认为自己没有实现“四十不惑”,工作倦怠导致的这些认知偏差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导致工作价值观的亚健康或不健康,出现渎职失职或职务犯罪。广东省因贪污渎职被查处的县处级干部2008年为138 人,2009年为105人,2010年为109人,2011年为150人,尽管廉政教育力度不断加大,仍未见显著成效(12)。

4.人际上:冷漠地对待工作对象,导致群众满意度低,过度竞争的心理致使上下级关系恶化、同事冲突增加,对他人缺乏信任,人际关系挫折感较强。调查发现:只有 11.3%的县处级党政干部的好朋友是同事或上下级,94.6%的人明确表示“有心里话不会在单位说”,72.4%的人认为“同事就是竞争者”。这些人际冲突如果得不到及时调节,就会形成社会适应方面的亚健康与不健康,甚至引发与群众、同事的非理性的冲突,湛江遂溪县海洋局局长杀死副局长就是一个极典型的案例。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