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告别文化浪漫主义是中国之幸(2)

宋鲁郑:告别文化浪漫主义是中国之幸(2)

“大家整天吵的就是枝节性鸡毛蒜皮的小事,台湾的文革远胜大陆,愚民政府足堪告慰?”

最后几句话不知“民国粉”们情何以堪?

不仅仅是普通的网民,就是知识精英对台湾也持几乎全面的否定态度。台湾最著名的媒体评论员南方朔最近发表文章《台湾只剩下反动的空话》。其最后结尾如下:

“早年我读黑格尔所著的《历史哲学》,黑格尔指出希腊文明一度十分光耀,但到了末期,务虚不务实,凡事不肯诚实面对,哲学变成空言只剩语言游戏,美学只剩堕落浮夸。今天的台湾当权者面对问题,也只是一堆反动的空话,台湾怎么会有未来?”

只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台湾怎么就成了自由派群体的偶像呢?

客观来讲,两岸网民们的言行绝非孤案,实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为常见的“文化浪漫主义”现象。其根源都在于因为不满自身的问题,而把另一个参照物美化。

这种文化浪漫主义在西方可谓源源流长。法国启蒙运动大师伏尔泰,崇拜中国儒家思想,并将中国的政治体制视为最完美的政治体制(因为中国的文官制度能让下层阶级人民得以晋升为统治阶层)。而他对今天中国不少自由派赞誉有加的天主教则是大加鞭挞,把天主教教宗比作“两足禽兽”,传教士是“文明恶棍”,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视孔子为真正的哲学家,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决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不知大家还记得五四精英们“打倒孔家店”的历史声音吗?(胡适年青时提出这样的口号,但晚年时却又在为人、处事、律己和价值观上皈依了儒学)。

不仅法国,十八世纪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就想让瑞典成为中国一样的国家,他的老师卡尔.舍费尔为国王做了多场演讲,把中国美化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努力宣扬中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就是到了现当代,这股文化浪漫主义也不绝于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今天我们自已称之为“十年浩劫”,但在当时的西方,普遍认为中国非常好,走向一个会使大部分人的生活改善的道路。如果我们现在再回头看看当时西方左派学者的著述,简直把中国美化到荒唐无以复加的地步。就是在今天,法国著名地缘政治学者、欧盟委员会专家、现代中国国际研究发展中心创始人PierrePicquart先生就一再的声明,中国的制度是全球最好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文化浪漫主义,原因不过两个:一是本国问题丛生,需要一个外部的榜样做为变革的动力;二是被文化浪漫的一方文明领先世界。

中国在领先了世界数千年后,在十八世纪逐渐陷入停滞,并于1840年后一再败于西方文明。于是主客易位,来自西方的文化浪漫主义也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曾经走在国人前列的康有为认为中国人只要穿了西服就有了西方的思想,随后的孙中山认为只要建立西方一样的制度就会一步登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六十年的努力,终于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再次跻身世界大国行列。然而一百多年的历史惯性绝非六十年所能化解。所以今天,不仅西方对中国有文化浪漫主义,同样的,中国对西方也有文化浪漫主义。相对而言,处于赶超、重新崛起的中国对西方的文化浪漫主义更为严重,也更需要警惕。这里不妨仅举一例,西方发生如此严重的自称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却依然被自由派学者当作我们学习的榜样。甚至于2008年西方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中国竟然出现了“宪章派”。

这种文化浪漫主义产生的误导效应当然危害无穷。这不妨仅举一例:香港《南华早报》10月14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富人移民美国后,大呼后悔死,他们中越来越多人正考虑放弃美国公民身份。因为美国的税负高的超出想象。根据美国法律,公民和永久居民(绿卡持有者)不论住在哪里,其世界范围的收入都要被征税。只是放弃美国公民身份也要付出很大代价。完成这一过程需花上一两年,还有高额法律咨询费用。当然直到今天,仍然有富豪带着不切实际的憧憬要前往美国,也仍然在重复着“后悔死”。

富豪们的“后悔死”其影响最多不过一个家庭,但假如一个国家也步上歧途,则后果不堪设想。戈尔巴乔夫接任总书记的时候,苏联还是世界超级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到了他统治的末期,连买一双袜子也要凭票购买了。到了叶利钦时代,这个昔日强国的退休金仅合每月8美元!而且经常拖欠!就是在首都莫斯科,警察也公然勒索外国游客。无论是戈尔巴乔夫还是叶利钦,这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把西方当作自己的榜样!

今天的中国在提前四十年完成邓小平三步走战略,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际,也同样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客观探索得失,制订未来发展的战略。显然,文化浪漫主义就十分的不合适宜。以中国规模之大,历史之悠久,人口之众多,问题之复杂,这个世界不会有任何榜样可资借鉴。更何况,陷入危机长达四年的西方欧美,也同样在苦思未来的出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其著作《不平等的代价》中明确提出“民主处于危险中”(第五章)。中国怎么可能把一个处于危险中的模式当作自己未来发展的榜样呢?

由于十八大临近,法国各大出版社都争先出版有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大小专著,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应该首推由法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弗朗索瓦•高德盟François Godment撰写的书作《从毛泽东主义到资本主义,中国想要什么?》(Que veut la Chine? De Mao au capitalisme)。高德盟在他的书中对北京政权这么一个难于命名的政治体制模式能够延续这么多年感叹不已,他说,中共目前的政治体制实在是世界上绝无仅有,只有古代的威尼斯共和国和今天的梵蒂冈可以与之相比较。显然,东西方都在摆脱各自不切实际的文化浪漫主义,而走向真实。

无独有偶,一向支持台独、反华、反中的《自由时报》竟然出人意料的刊登了一个大陆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报告称大多数人共识是:中国的制度大致符合国家需要、美式民主不适用中国、依样炮制美式民主在中国将引发许多问题,即使为了进步,我们必须步上民主亦然。显然,被视为国家未来的青年,也在整体上告别文化浪漫主义,这才是中国之幸。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