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的美国及它的“太平洋战略”(4)

核心提示:在100多年中,美国只用了8700万美元的所谓“补偿金”,掠夺了他国近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世界大国。美国实施“太平洋战略”的步骤和手段:一是早期发动的对西班牙的战争;二是构筑太平洋通道;三是建造“菲律宾跳板”;四是修筑巴拿马运河,连接两大洋;五是控制日本,以日制华牵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只有物质,没有文化,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过对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冲击,金钱完全是放在第一位的东西。到后来,美国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居全球第一。原因在于,美国一边鼓励大家去赚钱,一边鼓励人们埋头追求知识、追逐学问。有那么多“傻乎乎”的人在图书馆、在实验室日以继夜地工作,他们追求知识,研究文化。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完全是开放书库。就此,我跟美国的老师讨论,书库开放,丢掉书怎么办?回答是,宁可被偷掉书,我们得到的东西比偷掉的东西要多的多。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讲到,国会图书馆给人提供的书看的越多越好,把书看烂了,表明我们的图书馆办成功了。美国现在的实力尤其是科技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根本原因在于它的教育走在前面。为什么现在国内有很多人要到美国或者是英国去读大学,主要原因是要追求教育方面的最高学府。事实上,美国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其指导思想。美国从大陆扩张到海洋扩张的最终完成亦是如此。

(一)美利坚民族的文化特点

第一,移民精神。美国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世界上最典型、最发达的移民国家,而且到现在还不断地移民,这是研究美国历史的钥匙和关键。

1620年9月,乘“五月花号”轮船去到美国的共102人,是在英国被排斥的清教徒。他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在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从此定居下来。这些清教徒到了北美洲之后,在自由的空气中建立他们的教会及家园。他们大多是极其敬虔、勤奋的达尔文主义者。他们以民主的形式管理教会,日后美国的民主政制,便是由此奠下基础的。除了民主政制外,他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带着浓厚的信仰色彩;他们的信仰对于日后美国文化的孕育与发展,亦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批清教徒就把英国的文化带到了美国的土地上,一方面在美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另一方面在新的环境斗争当中又产生了新的精神力量。

除了一批批怀揣好奇与梦想的清教徒,陆续来到北美大陆,还有许多来自其他欧洲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冒险者和从非洲贩卖来的黑人奴隶。新大陆渐渐地热闹起来。在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的大西洋沿岸,相继出现了属于大英帝国的13个殖民地。在理论上,他们还是英国的子民,承认英皇统治,可实际上是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了他们。所以他们必须自己组织起来,互相帮助,慢慢形成一套管理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契约的关系,来共同奋斗。因此美利坚民族具有突出的追求自由、民主的特点。又因为来到美国的清教徒是被英国赶出来的,因此,又具有一种反叛的心理,特别是对教会。再有,对美国而言永远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界限。这种精神用到科技、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作用。

第二,求实精神。对于移民美国的人来讲,在英国得到的什么爵位,或者哪一级别教授,在新的土地上都是不起作用的。在美国大学里面工作的都被称为Professor,美国人的求实精神就在这里。无论你有文化,还是没文化,能带领大家在这里生存下去,那就是有本事。作为移民社会的美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就能取得发言权,而不是靠爵位、靠血统来维持。

第三,基督教使命感。有人认为,美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华裔、拉丁裔、西欧裔、东欧裔、南欧裔,它的文化是多元的,像一盘色拉,将其调和一下就行了。我认为美国有自己的国学,那就是清教基督教文化,在美国90%是信仰基督教的。这批到美国的清教徒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带着上帝的使命,要到这片新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生活,甚至要为这个使命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基督教对于维系美国的文化纽带、凝聚思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在美国整个的大陆扩张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美国这种基督教的使命感发展到西进运动的时候,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文化中出现了“天定命运论”。根据一些美国历史学家的解释,它意味着向上帝预先安排那些尚未明白确定的地方扩展美国的共和主义、宗教自由、州权和自由贸易等制度和价值观。有的历史学家指出,“天定命运论”确切地说是明显策划的理论,认为非白人一无是处……只能不可避免衰退,被驱逐或最后被消灭。“天定命运论”的出笼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扩张主义浪潮。美国人在历尽艰险西进的过程中,使得原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遭到了驱逐赶杀。这条给美国人带来疯狂自由的西进之路,同时成为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到19世纪末,美国思想界又出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把研究自然界的规律延伸到了社会领域。它认为美国社会里面的穷人不适应社会,富人是适应社会的。受“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美国社会崇拜强者,但不同情弱者。可以说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欧洲里面是比较弱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的时候,感觉到美国对穷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滞后,于是进行了调整。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的现代资本主义,并带来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二)美国的扩张思想学派

第一,边疆学派。1893年,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文章。文章提出的观点是,美国人的性格主要是在边疆不断的突破的过程当中形成的。传统的观点是,美国的性格主要是英国的,或者是欧洲的。由于特纳强调边疆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调边疆生活在美利坚民族性格形成中的影响,从而开创了美国民族史学发展的新阶段。

肯尼迪在1960年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提出“新边疆”的口号,即今天的新边疆是未知的科学与空间领域,未解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尚未征服的无知与偏见的孤立地带。他担任总统后,大力发展空间技术。“新边疆”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

第二,马汉“海权论”。马汉是美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提出了“海权”的概念。“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海权论认为,以贸易(指商品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将马汉连同他的海权理论一起请进白宫。马汉被任命为这位美国总统的海军顾问,他的海权论也成了这个合众国以海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汉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自身利益是国家政策不仅合理而且根本的缘由所在,对此不用做什么虚伪的遮掩。按自身利益行事作为一个原则,一般地不需要任何证明,虽然针对具体事例或许需要如此”。这在现在,也是美国任何一届政府协调和处理国际事务始终不渝的原则。

马汉在1900年出版的一本名为《亚洲的问题》的书中预言,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四个国家将会形成联盟,共同对中国和俄国实施制约。还在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刚刚将其触角伸进西太平洋,马汉立即将目光投向中国,找准他的国家在中国的利益坐标。马汉毫不含糊地告诉美国执政者,“当前的主要利益焦点是中国”。他分析说:这个国家幅员广大又处于动荡之中,而在中国四周还有其他陆上的或海上的富庶地区,构成了从爪哇到日本的东亚世界的中心。他进而鼓吹说:所有海上强国都需要在中国海岸拥有地盘。

马汉对中国的精密盘算,为美国当年逼迫清朝政府“门户开放”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美西战争之后,美国驻华大使康格惊乎,短短几年之内,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已经基本成型,长城以北落入俄国之手,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圈,长江流域基本为英国所控制,云南、广西、广东为法国人掌握,福建、台湾处于日本的占领和控制下。美国作为迟到者,立即按照马汉的思想,向列强提出“利益焦点”的“利益均沾”。美国主动承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表态不干涉任何一个依照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尊重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或租借地。美国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利益要求,该国船只进入上述通商口岸,列强不得征收比对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美国商品进入列强在中国任何一处的“势力范围”,列强也不得利用其所修建、控制及管理的铁路,在同等里程内,抽收比本国同类货物更高的运费。马汉既要求自己的政府在列强面前放下身段,也让美国准备好足够的硬实力,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利益纠纷,将其归结成一句话:“以海军为工具,可以要求他人听从自己的意见”。
    应当说,这个美国人无论怎样算计,都不可怕,怕也没用。可怕的是在马汉这样精细而又直白的算计面前,大清国保持了惊人的沉默。如果说,魏源的《海国图志》曾为日本的明治维新启了蒙,那么马汉的“海权论”则为日本称霸东亚与吞并邻国指了路。马汉的海权著作刚一问世,很快被翻译成了日文,在日本朝野上下广为传播。人们形容“海权论”之于日本,“好比一个正准备亡命的武士,突然捡到一把快刀”。“珍珠港事件”就是日本对太平洋霸权的一个挑战。美国人通过太平洋战争,彻底地击垮了日本。二战以后,美国走向全球扩张。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大国用于海军建设的开支占整个国防开支的比例很大,美国占30%,英国、日本占23%,法国占14%,意大利占13%,德国占12% 。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力都来自水。海洋无疑也是这个世界所有生命活力的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海而兴,背海而衰!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编辑:刘斌)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