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决定》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新的高度
前面谈到我们现在面临这么多的问题,如果追究原因的话,恐怕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在任何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德滑坡、社会失范、价值混乱都是一个伴之而生的现象。我们经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济在短期内可以实现迅速发展,虽然有这个《决定》出来了,我们也不能期望短时间内文化就能够一下子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事业是一个需要长期花大力气进行投入、效果显露比较慢、但是比较长远的事业。
第二,长期以来没有处理好意识形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由来在于中国近代以来所面临的严重挫折。这个挫折并不是中国独自面临的,而是几乎所有的非西方民族包括东亚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普遍境遇,但是只有中国采取了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态度。反思起来,这可能和我们中国人处理这样一个地位和遭遇的挫折之间的心理反差有关。
中国在过去一直以中央帝国自居。在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国际体系里,中国在文化、政治和经济上都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国际关系,而是一个朝贡体系。在这个朝贡体系里,周围国家的皇帝到了中国就只能以王自居,这就是一些国家面临的皇和王的矛盾。近代以来所遭受的变化被中国人称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可以想象对于中国人的心理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以前我们把四方周围的国家、周围的民族视为是蛮夷,强调的是四方臣服、八方来贡,而且不是像西方这样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而是他们仰慕中华文化,主动皈依我中华文明。由于近代的挫折对中国的打击影响非常大,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倒过来了。我们原来是一个文明的国度,现在似乎成了蛮夷了,需要大力去学习西方。开始是科学技术,后来发现仅仅学习科学技术还不够,需要从精神文化上去引进西方,向西方去寻找真理,由此就产生了对我们自身文化的一种片面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是带有一种妖魔化的认识,对我们自己的文化逐渐失去了自信。在这种思维方式下,由五四运动以来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到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顶峰。由于中国人和自身文化的这样一种断裂,就造成了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后果。因为一个民族的基本生活价值观是靠主要的传统文化来塑造和传承的,我们现在虽然有意识形态文化,但是我们的基本生活价值观由谁来传承呢?在我们的文化中担负这个功能的越来越淡了。所以如何处理执政党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怎样改变近代以来反传统的文化氛围,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理的一个复杂的政治课题。之所以说它复杂,是因为它涉及到意识形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到多年来由于对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给人们带来一些错误的理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天安门前立孔子像的事件。我们可以把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弘扬到全世界去,以孔子学院的形式在全世界进行资助,但是我们自己却容不下一个孔子。也有人批评批孔运动,说过去的勇士是荆轲刺秦王,因为荆轲刺秦王需要勇气,秦王是一个权力的代表。我们流行的说法是荆轲刺孔子,因为孔子是文化的代表、道德的代表,但是孔子无权无势,大家可以随便批而不必负任何责任。同样是遭受了近代以来的挫折,但是我们周边的国家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去贬损和对待自己的文化,以至于造成现在国内所面临的道德滑坡和伦理失范。对外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了,但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人民中的形象就是一个暴发户的形象,就和二战以前受迫害的犹太人的形象是一样的。二战以前的犹太人非常精明,善于做生意,走到哪里把钱赚到哪里,但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犹太人是一个放高利贷、自私、贪婪、没有道德的形象。很多国家被列为我们中国国民的旅游目的地,开始很多国家都欢迎中国人,因为这样可以带来经济收益,可是有很多国家逐渐不愿意接待中国人,既使接待你们也就只在大巴车上看,不要下来,这就涉及到我们国民的素质。如果我们不想让世界像对待犹太人一样反感我们,我们就要提高国民素质。
言归正传。我们看在江泽民作为党的总书记的时代,是如何从理论上去解决我们党和传统文化关系的。在那个时候提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更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有的地方提到也是中国文化的先锋队。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对立的,是有一个继承的关系。同时在这个时候还提出要把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我们知道意识形态文化是我们现在七千多万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同时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也变成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这点上要很清楚,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的纽带,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而不是意识形态文化。这点要处理好。国家“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又把这样一个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提出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的命脉,是我们的灵魂,提出要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全过程。可惜的是在教育体制里虽然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从教育体制上对这方面有一个根本保障,总体上可以说我们的青年一代、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仍然是脱节的、断裂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