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绪程:这就是问题所在。估计在短期内不会同时发生,至少两三年内不大可能。除非决策层犯错,比如应对社会矛盾,用左的激进手段“劫富济贫”,或反腐过急,吓走形形色色的隐蔽的公开的众多的资本阶层,引发巨额资金外逃,带来严重的后果。新兴国家市场投机盛行,最忌的是资金大规模外逃,中国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如果发生资金大规模出逃,不论成因,总是伴随着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被大规模抛售、资产泡沫破灭、人民币贬值、大量企业倒闭和民工失业的联锁反应, “地方财政金融互保联动加中央政府兜底”机制也会顷刻瓦解。中国本身就像一个世界,如果出现危机,那一定是系统性的,一定是“多米诺骨牌倒塌式”的。
重启改革的可能性
战略与改革网:十八大以后是否会启动改革?
袁绪程:我想会的,这只是时间问题。最近以来,民间尤其是媒体改革的呼声非常高,官方也在“高调”改革,似乎人人都在唱改革。但这并不表明朝野之间,各阶层之间唱的是一个调子的改革。即便使用同一个改革词汇,亦并非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此外,正如毛泽东所说“听其言,观其行”。“改革”这个词已被神圣化了,已讲了30多年了。其实,有许多的改革并没有落实甚至是只讲不做。高调改革往往会抬高人们的期望值,产生更大的心理落差。不过,相比十年前,改革的意愿更迫切了,改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因为经济在滑坡,社会矛盾在加剧,内外的压力都在加大。正如人民日报刊登文章所说“改革有风险、不改革党有危机”,这正是基于人们对改革或不改革的风险和收益的判断。
战略与改革网:您能否谈谈这十年来政改在认识上的“差别”?
袁绪程:你还记得吗?十年前,也有政改的呼声,但后来沉寂了。这是为什么?因为政改的需求不足。不搞政改,经济照样发展,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生活改善了,吃穿不愁,高枕无忧。但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发生变化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危机意识强化了。十年前,转型过快而又深陷经济泥潭的苏东诸国似乎在“警示”中国不要急于“民主”,也给中共增添了不少自信。人算不如天算,不料十年后苏东“过坎”了。而不愁吃穿的埃及和利比亚等中东诸国也发生“改朝换代”的革命了,让国人大吃一惊。可见,不愁吃穿的物质生存底线并不能保证老百姓不造反。反而证明,不改革同样可能出现令人恐怖的动乱或革命。二是不改革,就不可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能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经济不能长期稳定发展,社会所有的问题都会暴露出甚至尖锐化。即便五年内不出大问题,那后五年爆发又怎么办?即便维持十年不爆发,十年后爆发又怎么办?要知道,到那时五零后甚至四零后的大部分人都还在世,如果发生埃及式的剧变或革命清算,能逃过这一劫吗?三是不改革,也就难以转变传统的执政方式。用传统的统治手段能“统治”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长大、且崇尚自由的九零后、零零后吗?能保证他们不造反不闹事吗?
上述“问题中的问题”,决策层不会想不到或看不到。如果我们不是从负面——即风险层面想,而是从正面——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回望,改革开放正是中国三千年大变局、现代化百年复兴的继续。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如果这代人不改,下代人也必改。正如浩浩荡荡的黄河即便一时向北,最终还是东流去一样,改革也有反复甚至倒退,但总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不可改变的。这是历史的潮流,顺潮者昌,逆潮者亡。识潮流审时度势是政治家的本性。优秀的政治家不仅顺势而为,而且能创造历史。历经多灾多难的传统文明古国--中国,经过百年激荡、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已经走到旧时代与新时代交替的门坎,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善良的人们都希望,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未来十年,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十年;是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十年;是奠定中国世界性大国地位的十年。抓住这千年难逢的历史机遇进行改革,应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但是,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其中的巨大风险也不是局外人所能感受的,不能操之过急。
跨越式改革需要伟人
战略与改革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改革者。历史的回报与风险成正比,越是需要敢于承受风险的改革者?
袁绪程:是这样的。和平时期或体制固化时期是出不了也不需要伟人的。伟人往往产生于战争时期或历史转折时期。中国长期战乱,出了个毛泽东。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打赢并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中国,为现代化创造了和平建设的空间;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三、四代领导人沿着邓的路线,推进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加入了世贸组织,结束了短缺经济,初步消灭了贫困,把中国带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果第五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跨过“历史的三峡”,完成市场化改革,奠定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法治化的基础,将中国带入或接近高收入国家行列,这就有可能比肩或超越毛邓。当然,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完成这极其艰难且充满风险而又伟大的历史使命,需要非同寻常的个人素质和阅历。有人认为,第五代领导人是非同寻常的一代,他们身上既有职业管理者的才能,又有第一代革命家的素养,其中一些人集“清廉、权威、能力”于一身,更重要的是,他们身后有着不寻常经历的、饱经磨难的整整一代人。因此,人们有理由寄希望于亲历了文革之苦,又参与了改革开放;既当过工人农民,又上过大学;既受尽磨砺,又阅历丰富的第五代领导人。这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中国的伟大变革需要伟大的政治家,正如当今的中国企业虽需要职业管理者,但更需要创新的企业家一样。这是一个呼唤伟人的时代,因为中国正在跨越时代的门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