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对小康社会建设明确了“新目标”。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的要求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所以说,十八大要求我们在未来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包括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提升。就是我们的小康是一个真正全面的小康,不仅包括地域的全面,还要包括社会群体的全面,当然也包括内容的全面。
五是对政治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将政治体制改革单独列出,作为报告一个重要部分阐述。足见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及共识。就报告要点来看,所提政治体制改革的主线,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改善制度运行的效率。所列举需要加快改革的具体领域,涵盖了几乎所有主要领域。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未有,足见高层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与重视。报告第八部分专门阐述了这个问题。有些提法令人振聋发聩。比如说,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净”关乎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乎到“全球生态安全”。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把握要求,就是要把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要求准确把握到位
前天下午,市委召开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号召全市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坚持赶超目标不动摇,坚持强工兴城不动摇,坚持狠抓项目不动摇,在不僵化、不浮躁、不摇摆、不折腾中加快赶超步伐。
钟书记指出,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意义,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精神,迅速兴起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广泛动员,切实抓好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贯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二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载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贡献,宣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十八大的热烈反响和学习情况,宣传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推进赶超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把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习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的过程,成为完善思路、推动工作、破解难题的过程,成为坚定信念、强化责任、改进作风的过程。
钟书记强调,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的精神实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党的十八大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从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实际出发,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握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新期待,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工作布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做到“十二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十八大的鲜明主题,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牢牢把握推进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牢牢把握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牢牢把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牢牢把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牢牢把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钟书记强调,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全力推进九江赶超发展。重点要做到“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牢牢抓住当前发展的黄金期,奋力开创九江赶超发展的新局面。虽然我们的发展压力很大,但也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从全国来看,当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预见,十八大之后,全国各地将会兴起新一轮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热潮。从全省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持共青城发展上升到全省的战略层面,尤其是今年以来,省委提出打好南昌核心增长极、沿江开放开发、苏区振兴“三张牌”,构筑“龙头昂起”的区域发展格局,这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政策、资金和项目的优势。从我市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赶超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我们面对宏观调控、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自然灾害等复杂多变的形势,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应对挑战,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变优势为胜势,化潜力为实力,全力推进赶超步伐,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是必须紧紧扭住“强工兴城”的重点不动摇,全力保持赶超发展的快速度。九江这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工作重点,走“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适度超前的城市建设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发展”的路子,完全符合九江实际,是九江赶超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长期坚持、深入推进。要做强工业基础。当前,我们必须紧紧咬定决战工业6000亿、力争8000亿的目标,坚持以骨干企业的做大带动优势产业的发展,以优势产业的集聚带动工业经济的跨越。重点是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235”目标。要做大中心城区。目前来讲,就是要坚持主攻新区与改造老城相结合,建设县城与优化集镇相结合,加快“大九江”建设步伐。重点是抓好八里湖新区建设,五年基本建成,人口聚集10万左右。要做优产业体系。在坚持“强工兴城”的同时,要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和标准化。要推进文化、旅游、物流项目建设,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