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0095:丹心一点绽红花 热忱十分洒京华

朝阳0095:丹心一点绽红花 热忱十分洒京华

 

  王建宁,中共党员,东北某市退休干部,2004年入住朝阳区小红门地区恋日绿岛社区。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居民,王建宁七年来一直热心、热情地关注“北京城市社区建设”的进展、完善工作。她年龄到站、工作退休,但作为共产党员终生为党工作的思想永不退休。怀着国民高度的己任感,她一如既往、满腔热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向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建言献策。六年来,发给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的短信近2000条,给市长、环保局、城建局等主管城市建设的部门领导写信十余封,相继提出了城市周边环境建设、电子垃圾回收、外地退休人员医疗卡可在北京使用等大大小小上百条建议。这些建议都分别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复,大多数被采纳,并付诸实施。
  
  
  
  王建宁的故事是多么的平凡,何等的普通?也许她所关注的,就是我们大家亲身经历、亲自遇到过的的小事,但她从自身不便,体会到大众困难,进而联想到城市的进步,再升华到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就不能不感到她慎思熟虑的良苦用心并非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她不但想到了,更可贵的是去做了,而且有成效,有成果。她的行动所体现的一种责任、一种爱心和一种精神,让我们大家共同鼓舞!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王建宁的每一天从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开始。边做早餐边收听早新闻已经成为王建宁“开门一事”。一天,收音机里正在播放北京服务城市管理广播,这个关注城市建设的广播深深地吸引了她。从此,每天准时收听这个节目就成了她的生活重心之一。渐渐地,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她打电话给广播电台,问有没有这样一个平台,让市民能够自愿参与城市建设的行动。然而当时并没有这样的组织。在2005年,王建宁突然接到广播电台栏目组的通知,终于第一时间成为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的一名志愿者。
  
  
  
  王建宁有一次外出回京,背着重重的行李走在北京火车站的天桥上,拥挤的人群扛着大包、背着小包爬上爬下,吃力不说,还容易发生突发事故。一路上,王建宁不时地思考着这个问题,直觉告诉她,这样的过街天桥就是突发重大事故的隐患且与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建设相去甚远。火车站前的天桥一定要有扶梯方便大家拎行李。她成竹在胸,只欠东风。建言献策的机会终于来了,一次市、区领导作客直播间现场解答市民的意见,王建宁通过电话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市长。同时,她又讲出了关于海洋馆安全标识的另一个建议。
  
  
  
  王建宁陪着老人参观海洋馆,休息时,突然听到重重的一声,是一位老大妈摔倒了,王建宁赶紧跑过去,大妈的一半身子在步行传送带上,一半在地面上,王建宁让身边的两个年轻人先将老人慢慢地抬到旁边的地面上,所幸老人并无大碍,但这让王建宁想起来都后怕。这次万幸只是偶然,事故的必然发生常常隐藏于的不安全隐患之中。于是,她提议海洋馆的步行传送带前要有警示牌,而且周围要设警示线。
  
  
  
  听了王建宁的建议,作客直播间的陆昊副市长说:“你提的建议太好了,我一定下了节目就关心这件事”。随即,副市长在节目中说:“我们政府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安全无小事!”听了副市长的这番话,王建宁非常感动,她随手拿了一片纸,写下了这样的字:“甘甜、高兴、像喝了汽水一样!”这就是一个关心城市建设的普通市民的幸福!王建宁的切实感受就这么简单,幸福就这么容易满足,因为她怀着一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癖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心和关注社情民生的责任心。
  
  
  
  在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组织的座谈会上,王建宁踊跃献言献策,实在有事不能参加,她都要以短信或者电话的形式提出自己的建议。也许王建宁所想的也是我们大家平时所想的,她所做的也都是我们想做的,但是正是她们这些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持之以恒的信心和锲而不舍的行动推动了我们城市建设完善的步伐。
  
  

  2009年10月,患重感冒的王建宁冒着大风前来参加社区党总支创办的社区报编委会,会上大家提出黑白报纸宣传效果差,特别是图片不清,复印数量有限,很大部分居民都看不到报纸的问题,但又考虑到社区经费有限,改印彩版有困难,有过办报经验的王建宁提出,社区周边有个小型印刷厂,可以去那试试,采用胶印价格会低一些。说干就干,这是王建宁做事的风格。顾不上腰背酸痛,顶着五、六级寒风,与社区党总支邢书记一起骑车去了印刷厂。这个印刷厂是她平时陪老人散步时发现的。在与印厂业务部门谈时,价格始终在社区的承受能力之上,王建宁找到厂长办公室,她向厂长讲述了社区办报的艰辛,社区党总支的难处,说到大家都是小红门地区的人,要互相帮助,请求厂长给予支持。厂长被王建宁的真诚感动了,答应又降些价钱,可是与来时跟书记商量的价格还高出100元。王建宁动情地对厂长说:“今天,我们是代表所有恋日绿岛社区的居民来您这了,您得再降一百元,算是您对社区工作的资助吧!”厂长被她的这句话打动了,最终同意再降一百元。就这样,社区报顺利改版为彩色版,并且扩印到1000余张,送到每家每户居民手里,从居民不断打来电话表达社区报深受欢迎,他们关注着每个栏目的言语中;从他们积极与社区报呼应,表达关爱社区建设的热情中,我们看到了这次改版获益匪浅,王建宁也是功不可没。
  
  
  
  日复一日,王建宁始终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带头做环保工作、扫雪、捡拾白色垃圾、入户宣传社区工作、积极参加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社区为地震灾区的一次次捐款行动、代表居民与物业交换意见、向人大代表反映居民关注的问题等等,心系社区的她参与了社区建设大大小小的事情,见证了社区成长发展的轨迹。
  
  
  
  2006年 3月,王建宁在小区里散步,遇见了同住一小区的何大姐,听着王建宁略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和大姐感到异常亲切,并把封存在自己心中已久的一个“东北情节”告诉王建宁。何大姐年轻时响应国家支边号召,到东北某市的汽水厂工作,同厂的一位老前辈经常给予她关心和照顾,看她在车间干体力活,每月也多给她些粮票,她心存感激。自从退休后回北京养老,她们就失去了联系。何大姐一直很怀念、感激这位曾经帮助过她,并给予她无私照顾的老前辈。她很想能再次联系上他,当面说声谢谢!何大姐的这个“情结”一直在王建宁的心里不能忘却。思来想去,王建宁决定要帮何大姐了了这个情。她想到了自己每天收听的《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中有一个类似的栏目。于是立刻动笔,写了一篇《东北不了情》寄了去,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帮助何大姐了却这个情怀。然而,一直没有结果。就这样,王建宁遗憾地将寄去信的底稿珍藏起来。事隔三年,王建宁在小区碰到了何大姐,得知老伴的去世给大姐带来很大的打击,王建宁安慰着她。何大姐突然像想起什么事似地,激动地说:“大妹子,儿子已经帮我找到了当年在东北帮我的那位老前辈,但他已经不在人世了,不过也算了了我这个东北情!”
  
  
  
  晚上回到家,王建宁翻出了那张珍藏已久的底稿《东北不了情》,送到了何大姐的家中:“大姐,三年前我想借助媒体帮你完成这个心愿,可是没有结果,这个就给您留个纪念吧!”何大姐紧紧拉住王建宁的手,眼含泪水,颤颤地说着两个字“谢谢!谢谢!”她被这位社区知心姐妹的爱心感动了!
  
  
  
  王建宁就是这样一个人,那朴实她的真情感染着与她相识的每一个人。她讷于言敏于行,用自己的责任心、热心和爱心诠释了当今社会中一名新市民、普通居民的美丽心灵!


  作者:恋日绿岛社区社区工作者  韩睿丽
  责任编辑:尉红英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