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媒体11月26日报道,日本防卫省一纸诉状,以未按期开发出战斗机改装侦察机系统为由,将东芝告上法庭。在日本军工体系中,防卫省状告军工企业的情况非常罕见。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人提出疑问:这是否意味着日本军工企业正在走下坡路?这样的疑问并非偶然。因受《和平宪法》所限,日本不得保有海陆空军力量,永远放弃战争和使用武力的权力。其奉行的“无核三原则”和“武器出口三原则”亦被视为坚守和平的象征。
1967年,日本颁布实施了“武器出口三原则”,即禁止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联合国决议规定实施武器禁运的国家,以及国际冲突的当事国或有冲突危险的国家出口武器。1976年,当时的三木武夫内阁又对上述原则进行增补,实际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直到2011年,日本政府宣布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有条件地允许日本向他国出售武器。
长期以来,日本的军工企业处于不饱和的发展状态,其军工产品事实上只有防卫省一个买家。但由此得出日本军工走下坡路的结论,值得商榷。尤其是12月16日日本众议院大选胜出的自民党上台执政后,其在修改宪法,建立国防军,以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放宽武器出口等方面,会走得更远。这对长期压抑的日本军工企业而言,或许是个好消息。
军工实现国产化且技术先进
由于受制于《和平宪法》,日本废弃了专门生产武器的兵工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立了以民营企业为主、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
日本没有欧美那样的专业军火商,日本目前与防卫省直接签订军工合同的军工企业约有1500家,其中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东芝、日立等十几家军工巨头,控制了九成以上的军火生意。而这些大军火商接到生意后,要分包甚至再转包给大量的企业去生产不同零部件。比如生产一艘护卫舰,大约要有2500多家企业参与生产。而这些企业中,近七八成是中小企业,有些甚至是独门绝技。
说上述企业是军工巨头似乎也不太合适,它们的主业还都不是军工产品。以最大军火商三菱重工为例,军工产品的比重不过占其业务总量的10%,川崎重工的比率为16%,石川岛播磨重工为13%。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日本最新式的“10式”坦克,只是在三菱重工位于神奈川县相模原市“泛用机·特车事业本部”一处角落的100余米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
这些军工企业的顾客只有一个,那就是防卫省。防卫省每年要向这些企业进行招标,然后签订采购合同。不过,2011年12月日本宣布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后,军工企业也可以到国外寻找买主。
日本的军工体系非常齐全,并且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日本的军工企业几乎能够生产陆海空天所有领域的先进武器。
无论在战斗机、运输机、巡逻机、直升机领域,还是在护卫舰、驱逐舰、潜艇等造船领域,无论在坦克、榴弹炮、装甲车领域,还是在防空、反舰导弹领域,除了极个别日本尚未掌握最先进技术的部分武器种类外,海陆空自卫队装备的几乎全是国产货,而国产的形式有些是纯国产,有些是许可生产,有些则是共同开发。
诸多武器领先亚洲乃至世界
日本在舰艇、军用飞机、坦克和导弹等各主战武器方面,都已研发出相当先进的武器,并且形成了一定体系。许多武器在亚洲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舰艇领域,日本已经建成了以驱逐舰、直升机护卫舰、潜艇为主的强大的自主战舰阵容。驱逐舰方面,日本拥有6艘世界上最先进的“金刚”级和“爱宕”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其中“金刚”级4艘,“爱宕”级2艘,均由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许可生产。
由三菱重工和三井造船共同打造的4艘“秋月”级驱逐舰已全部建造完毕,1号舰“秋月”号已装备海上自卫队,2号舰“照月”号将于2013年、3号舰“凉月”号和4号舰“冬月”号将于2014年交付海上自卫队。“秋月”级是日本最先进的驱逐舰,装备有先进的作战指挥系统、防空系统和反舰系统。有媒体称,这4艘“秋月”级舰将成为亚洲最强的驱逐舰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还有两艘“日向”级直升机护卫舰,即我们通常说的“准航母”。目前,石川岛播磨重工正在为自卫队打造第三艘“日向”级大型护卫舰。与前两艘舰不同,这艘舰的标准排水量达到19500吨,全长248米,宽38米。这艘护卫舰计划于2015年服役。潜艇方面,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已为自卫队打造多艘世界上最大的常规动力潜艇“苍龙”级潜艇。
在军用飞机领域,日本F—15J/DJ和F—2等主力战斗机均已实现国产化。而在运输机方面,川崎重工为日本航空自卫队开发了新一代运输机“XC—2”运输机,目前已经试飞成功。在反潜巡逻机方面,川崎重工还为航空自卫队研发了目前“P—3C”的替代机“XP—1”。
在坦克领域,三菱重工先后为日自卫队打造过61式、74式、90式和10式坦克。其中10式坦克是日本最新式坦克,已服役多辆,在防护性能、动力系统、火控系统、通信指挥系统以及火力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有日媒将其称为亚洲第一坦克。
日本军工迎来春天还需时日
然而问题是,近年来日本防卫费持续呈下滑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开拓海外市场就成了日本军工企业的热切期盼。日本宣布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后,军工方面不断传出各种消息。据日本媒体消息,今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以政府开发援助(ODA)的方式,向刚成立的也门新政府无偿提供巡逻艇,以帮助也门打击海盗。
5月,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将同样以ODA的方式,向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提供巡逻艇。7月,又有媒体称日本将向菲律宾提供12艘巡逻艇。
在合作开发武器方面,今年4月,日本和英国同意共同研发防御武器,这是东京首次与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签署此类协议。此外,有澳大利亚媒体7月报道称,澳大利亚政府有意将日本三菱重工生产的“苍龙”级潜艇作为其下一代潜艇候选对象。
对于日本军工企业来说,似乎好消息不断,但这是否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呢?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军工产品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井喷,并对整个国际军售市场造成冲击。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日本军工产品造价高。日本没有专门的兵工厂,军工产业在这些军工企业中只是其中一个部门,没有大型生产线,因此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制造企业多而分散,也是成本增加的一个因素。另外,日本军工产品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可靠性存疑,并且在战斗机、坦克、导弹等武器装备上,尚未部分核心技术来自国外。
日本三菱重工宇航事业本部长西山淳一认为,日本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参与国际尖端武器的共同开发,掌握最先进的技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