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方点评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庞胡瑞:
该事件在微博上被曝后,当晚,济南公安利用在人民网、新浪注册的微博,及时向网友通报事件的处置情况。17日19时31分,“济南公安”微博转发了第一条关于该事件的微博,并向历城分局询问情况;20时15分,向公众公布了事件的初步调查情况,对当事人的身份作出澄清;22时21分,公布事件的具体情况和一些细节;18日4时,公布了对当事人的处分情况。“济南公安”微博及时、细致的回应,有效避免了网络舆情的发酵和扩散,使一场来势汹汹的网络风波化解于无形。
此外,17日当晚,济南市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决定给予当事人林娜行政拘留十五日处罚,给予朱某行政拘留十五日处罚。两名违法人员已连夜执行拘留。18日,林娜被开除出警察队伍。山东省政法委决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强化法制意识专题教育,要求全省从严治警,加大政法督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问题。
济南狱警殴打老人事件事发当夜,“济南公安”微博即进行了回应,处理迅速,回应得当,有效抑制了网络传言,是政府危机应对利用新媒体的成功典范。经验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充分利用微博新媒体
进入“微时代”后,公安微博一枝独秀成为政务微博的亮点,其朴实的文风,贴合网民实际,改善了网民对公安的刻板印象。而此次济南公安通过微博实践了微博在突发事件中“高效”与“贴近性”的新媒体特性,此举具有示范意义。
二、把握了“黄金四小时”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多次提出“黄金四小时”原则,即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牢记及时性原则,在第一时间发声,把握舆论的“麦克风”。在事件发生后的四个小时内,“济南公安”微博即发布了此事件的简短消息,除概述事件发生的大体情况外,还做出“现场已经控制,打人者已扭送派出所”的情况说明,及时有效抑制了呈现爆发性增长的网络传言。 回顾此次事件我们看到,这是一次以微博为主导,新媒体使用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集结传统媒体报道的突发舆情事件。该事件以“街头直播”为起点,掺杂了社会道德伦理,一部分人的“仇警”情绪被煽动,推动了此次事件迅速变成网络突发事件,如果应对不当会产生不可控的负面效果。在应急突发性事件中,“济南公安”微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谈及体会时,济南市公安局宣传处处长侯长峰称8月17日打人事件引发群众聚集事情发生后,“济南公安”微博就接到市民的网上求证信息,他们通过网上“历城公安”微博和网下与处警单位联系等方式了解情况,并根据局领导的指令在微博上进行信息公开发布,澄清事实,实际上就是一个“网上获取信息,网下查证落实,第一时间公开,微博权威发布”的过程,这也是对处置网上突发性事件的要求。
济南公安反应迅速,在事件进行中就能够通过微博快速响应群众呼声,积极公布事实真相,从而较好地平息了事态。通过公安微博对此类危机事件的成功应对,我们看到了政务公开正逐渐从“线上”走向“线下”,由微博构建的官方舆论场也正逐渐被网民接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