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石油危机”离中国到底有多近?

伊朗“石油危机”离中国到底有多近?

2008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教授和中国问题专家加百利·科林斯和他的伙伴出版了他们的著作——《中国能源战略:对北京海洋政策的影响》,质疑“美国对华围堵”的能力和效果。

正是对美国这一想象中能力的担忧,中国战略家们对“马六甲困局”有着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促使中国决策者不顾缅甸的复杂局势,修建了一条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的中缅石油管道。这些担忧可以被科林斯的现实分析化解了。在考察了大量国际石油贸易和海运市场的情况后,他认为,国际石油贸易的大宗商品的属性使其市场规模巨大,而高度市场化的石油又使得国际间的交易十分灵活多变,使得美国不可能也没有实力掐断中国的能源命脉。

以马六甲海峡为例,每天要经过的油轮大致有50艘,运载约1170万桶石油。如果美国海军封锁中国,必须确定哪艘油轮是驶往中国的。但是中国进口石油只有10%的运力由中国籍船只运输,这样美国必须识别和拦截其他90%的船只,而从装货港和目的港之间,这些船只上的石油可能已经倒卖转手30次以上。石油贸易这种灵活性使得美国无法甄别这些石油是否最终流入中国港口。

事实上,如果美国真要这样大张旗鼓地去“围堵中国”的话,不仅会遭到国际舆论的批评,也将使得全球石油市场产生巨大波动,由此带来更加复杂和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分析了众多的可能性之后,科林斯认为,基于太多现实难题和不可控的后继影响,美国对中国石油安全线的“围堵”将始终是徒劳无益的。如果说国际石油市场的特性让中国可以排除美国这个隐患,那么中国依然需要担心另外一个多变的因素——伊朗。

中国担心美国在重要海运节点堵截中国的能源生命线,而伊朗能够在石油源头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深远影响。伊朗的核武争议可能随时为中国带来“石油危机”。

伊朗和“石油危机”

现实中,中国和伊朗两国拥有友好的外交关系和密切的石油贸易。如果说伊朗是中国海上石油安全线的威胁,原因只能是霍尔木兹海峡。

这条人字形海峡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东西长约150公里,几乎全部被伊朗国土拥抱。因为这种地缘优势,伊朗海军司令在面临美国的石油禁运处罚之前轻言“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比喝杯水还容易”。这种自信来自于海峡的地理特点,因为海峡最窄处只有不到39公里,甚至用普通火炮就能完成火力覆盖,平均水深70米的环境也成为部署水雷的理想海域。因此伊朗轻易地将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国际政治的博弈工具。

1984年,两伊战争的战火燃烧到了波斯湾海面。为了迫使伊朗停火,伊拉克开始袭击波斯湾水域的伊朗油轮,伊朗也随即开始攻击任何驶往伊拉克以及沙特、科威特的商船。在1984年5月13日,伊朗的F-4E战斗轰炸机攻击了8万吨的科威特油轮“乌姆卡巴西”号,当时该船装载着运往英国的汽油正驶离沙特港口。这次攻击也拉开了两伊战争直接攻击中立国商船的序幕。到两伊战争结束时,伊朗攻击了31个国家共190余艘商船,造成63名船员死亡,这种漫无目的随意攻击式的封锁激化了正处在萌芽期的全球第二次石油危机。

当时,中国刚刚打开国门,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刚刚搭上全球经济的脉,尚且感受不到全球性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冲击。近40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在中国海外石油进口的版图之中,波斯湾的分量变得越来越重。目前,中东石油已经超过了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40%,石油消费总量的22.4%。

国际能源署对石油危机有过界定:如果一个国家的石油供应量减少7%,这个国家就陷入了石油危机。伊朗如果铤而走险,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中国显然将遭遇严峻的“石油危机”。目前中国是伊朗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占伊朗出口总量的22%,双方拥有重大利益依存关系。但良好的双边关系并不能避免中国的石油运输线受损。

伊朗一旦宣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它就没有了回旋余地,如果对中国网开一面,封锁的效果是否被削弱?这是一个伊朗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即便伊朗决定对中国网开一面,也会面临科林斯教授分析中的与美国一样的困境:无法分辨哪些油轮是前往中国。

虽然巡航在霍尔木兹海峡的有人驾驶的武器平台能够识别中国籍油轮或开往中国的第三国油轮,部署在海峡航道中的水雷没有这样的能力。1987年5月16日,当时前苏联和伊朗关系十分暧昧,但6.8万吨的苏联油轮“朱可夫元帅号”在进入科威特必经的米纳艾哈迈迪(Minaal-Ah-madi)水道时,不幸被伊朗布设的水雷炸伤。这个事件引起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冲突。

在航道部署水雷会威胁到友邦,但伊朗在危急时可能不会放弃,因为这样做不仅成本最为低廉,也能产生最佳的封锁效果。虽然水雷未必能够对航行在这一海域上的国际船只造成巨大伤亡,但却能在心理上造成最大效能的震慑和阻吓效益。

两伊战争期间,各方的反应证实这一点。在这种背景下,无论中国和伊朗存在怎样的友好关系,如果伊朗选择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那不仅意味着中国从波斯湾其他国家的石油进口会受到限制,同时也会因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无法从伊朗继续进口石油。那时,中国的“石油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到来。更让人揪心的是,伊朗核武争端似乎也一步一步升级。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