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入墙角的“伊朗核问题”
中东目前最大的争议是伊朗核武问题。现实主义政治学家的汉斯·摩根索把国家间争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单纯争端”,即争端本身不会造成双方关系紧张;第二类是“国家间关系紧张一部分的争端”,即争端只是国家间矛盾冲突的冰山一角;第三类是“国家间紧张关系的代表或象征的争端”,即争端是两国整体关系紧张的汇聚点,尽管可能是双方矛盾和争端的表象,却具有标志性和核心性。
无论基于历史和现实来看,伊朗核武危机在美伊两国之间基本属于第三类争端。从历史来看,对于美国而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自建立以来,美国始终没有接受这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权,总在寻求推动伊朗现政权的垮台。防止美国的颠覆和入侵是伊朗现政权最核心的利益,因此其目标是迫使美国的意识形态及其军事、政治和经济影响退出中东地区。在这种势成水火的国家间矛盾之中,伊朗核问题成为两国最直接也最具标志性的冲突。
在军事上,核报复能力是伊朗国防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常规军事力量无法满足防卫的要求,核武成为伊朗最合理也是最现实的选择。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就等于化解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威慑,削弱了美国的影响(朝鲜模式从某种意义上刺激着伊朗在核武问题上越走越远)。
在政治上,国内核活动,特别是铀浓缩活动(浓度为20%),是一个正常国家的权利。如果美国同意伊朗在本国领土从事铀浓缩活动,这就意味着美国承认伊朗享有一个正常国家的权利,而否定这一权利,就意味着美国对伊朗存在敌意,因此伊朗也有必要发展核武器。
对于这一点,长期介入伊朗核问题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前主席穆罕默德•巴拉迪看得十分清楚。他认为,所谓的伊朗核问题不是根本问题,那只是美国与伊朗争端的一个象征。对于美国,伊朗获得核武器不仅将削弱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常规军事影响力,更可怕的是一系列周边国家的不可控的后继反应。
2012年初,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接受《大西洋月刊》专访时明确指出:“中东是一个动荡地区,很多国家都不能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而它们自己却没有。伊朗支持恐怖主义,核扩散的危险也非常严重。一旦伊朗拥核,中东其他国家就会跟进。这太危险了。”
在访谈中,奥巴马简化了美国的选择范围:要么伊朗弃核,要么美国发动战争。在美国已经清晰界定自己的底线之后,剩下的就是伊朗的反应。随着伊朗在核浓缩问题上的不断坚持,双方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伊朗的核问题最终或将成为点燃霍尔木兹海峡战火的导火索。更让人担忧的是,自新一轮以石油禁运为主要制裁措施以来,伊朗陷入了困境。按乐观的估计,新制裁将使伊朗的石油收入在2012年减少50%。
对于石油产业贡献了70%政府收入的伊朗,这意味着巨大打击。反美立场在伊朗民间的声势越来越大,这也使得主张缓和矛盾的改革派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谁也无法保证伊朗内部的政治矛盾不会随时演化为外交赌博。届时,中国将面临海外石油进口源地的瓶颈,波斯湾战火也将使国际油价飞上天。即便是时下以色列对哈马斯动武,已经使得国际油价迅速上涨(以色列对伊朗核武问题的强硬态度也是地区不安定因素之一)。如果这一切发生,中国必将面临一场严峻的“石油危机”。
所有这一切,使得伊朗危机离中国太近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