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新境界(2)

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新境界(2)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开放、协调发展的社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拓展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中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系列新认识。1982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科学命题。此后,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也不断得到拓展和完善。党的十七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在《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生态文明建设开始与其他四项建设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成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构成部分之一。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和保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他一切建设都无从谈起。2008年1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又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五个新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明确提出“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自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个基本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得到进一步拓宽,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由此得到进一步丰富。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认识的深化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丰富和逐步深化的。从十二大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到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又到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而且,生态文明与其他三种文明形态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一方面,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这三种文明形态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安全的生态环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这三种文明形态就会失去载体,人们就会陷入生存危机;另一方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深刻地影响生态文明的水平和状况。生态文明是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后的必然结果。物质文明涵盖着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进步,政治文明包含着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精神文明则提供着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全面和谐所需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总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这四种文明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只有协调好这四种文明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推进“四大文明”建设,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科学发展道路。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方面取得的又一个重要成果,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拓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明确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体现在全社会中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充裕、政治的民主、文化的繁荣、精神的丰富上,也要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十七大在充分总结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现实基础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也就成为一个反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相互影响、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有机统一的历史进程。其中,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法制和政策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则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生存条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进一步拓展,有助于我们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清醒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变化,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更加自觉、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